山西省吉县靠“三板斧”摘“贫困帽”(2)
在以产定销的理念下,文城乡古贤村村民郭晨甲把果树栽的很密,苹果产量不少,口感却不好,自然价格上不去。驻村工作队聘请专家给村民讲课,老郭学会了间伐,以质取胜。2017年,170多棵果树比以前300多棵果树挣得还要多。 治贫困、解难题。发挥干部帮扶提升扶贫精准度和贫困户满意度。吉县建起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包村干部三支扶贫队伍,先后派出369人,实现了贫困村帮扶全覆盖。 联合三支队伍形成最大合力,吉县建立了每月一次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资源集中解决问题,并明确了乡镇包村干部为总指挥。 为了帮扶的长效,“吉县规定书记县长抓统筹,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抓协调,人大、政协成立督导组抓督导,县直各部门‘一把手’抓帮扶,派出13支攻坚小分队,进驻重点难点村,排查问题,抓化解,形成了统筹规划与事后考核的扶贫队伍管理机制。”吉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党建民介绍。 这样的机制保障了帮扶的长效,吉县也实现了“帮扶工作一天不完成,工作队员一个不撤出;扶贫产业一天不见效,帮扶工作一天不松手;贫困户一天不脱贫,帮扶责任人一直不脱钩”。 联结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摘帽脱贫是一场硬仗,考量着吉县的担当,而如何保证脱贫后不返贫却又考验着吉县的智慧。 吉县的做法是,实施“企业(合作社)+产业项目+贫困户”帮扶模式,让贫困人口主动参与,构建起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 上东村种植苹果面积达2000多亩,村民以土地入股、贷资入股等合作方式成立了东盛苹果合作社。合作社不仅推广新技术、组织技术培训,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在苹果销售上,合作社对接市场,与山东、北京等地企业建立供销合作,并集资兴建了一座贮藏量为200吨的果库,为村民贮藏苹果提供了便利。该村仅苹果一项收入2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苹果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90%以上。 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联合体中,企业背靠市场推动着产业的提档升级、产业链延伸。并带动合作社发展提升加工等二三产业水平,进而带动贫困户加入产业链,共享产业链收益。 苹果产业之外,吉县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参加造林。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与合作社合作,贫困社员既可以获得造林管护收入,还能获得合作社盈利分红。 吉县先后组建起11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护林员448名,每名护林员每年平均可获得管护收入9628元,带动实现近4000人脱贫。 上联企业,下联农户。联结机制不仅实现了村有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贫困户有项目、有技术、有积极性。贫困户的技术水平、商品意识、市场理念得到提升。同时,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让贫困户拥有了参与商品生产、市场交易、利润分配的资格和能力。 也正是这样的联结机制支撑起了贫困户的脱贫底气和能力,激发了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