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重庆荣昌:让非遗文化绽放乡村“诗和远方”(3)

2018-09-10 15:10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浏览:手机版

  与此同时,荣昌还利用“夏布小镇”,打造旅游体验、展示营销、创意机构等服务贸易,引进国内设计研发、品牌推广、工作室入驻,引进一批夏布制造龙头企业,实现“强强联合”。
  拓宽产业链做优“一把扇”
  荣昌折扇源于宋代,是早已公认的全国三大名扇之一,曾远销泰国、印度、缅甸等地。荣昌折扇于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7年,荣昌折扇及其关联产业产值达40亿元。
    64岁的陈子福是荣昌折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出生于折扇世家,13岁正式进折扇厂做学徒。因为被看中有绘画天赋,他被安排学习工艺扇制作,直到1996年为给儿子上大学赚学费而辞职开始专业折扇制作。
  由于市场变化,折扇业开始变得不景气,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陈子福瞄准了荣昌另一国家级非遗——荣昌夏布。在家闭门不出3个月,他借鉴中国传统书画的装裱技术,从配料、温度、粘贴等方面进行研究,终于克服了夏布难粘合的特点,研制出了夏布折扇。古老夏布与折扇工艺这两件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在一起,让人们感知到了中国传统工艺结合之美,夏布折扇从此声名鹊起。
  同为折扇传承人的李开军,不仅从陈子福那里学到了制作夏布折扇的工艺,并且对折扇行业的新变化、新发展抱有期待。“今年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我们制作的荣昌折扇被作为“市礼”送给前来参会的1000多名国内外嘉宾。”李开军自豪地表示。
  “我们把荣昌折扇拟定为新的发展课题,通过广泛调研,进行重新定位和空间拓展,为折扇产业寻求‘蝶变之路’,让老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做出新增长。”荣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方面,成立荣昌折扇行业协会,让相关企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抱团发展,谋求出路。另一方面,建立荣昌折扇传承、实作、体验、展销基地,融入中国夏布时尚小镇。此外,引进苏杭制扇先进技艺,加强荣昌折扇衍生品开发,让荣昌折扇从生活用品“蝶变”为艺术品,培育折扇生产龙头企业。
  另外,荣昌还建设折扇博物馆,宣传和弘扬荣昌折扇的技艺,发掘和保护传统的手工艺,同时具备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购物等功能,让世人感受荣昌折扇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了解,荣昌区把“非遗”特色文化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而且实现良好的开发利用,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产业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为乡村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美丽乡村的历史文化气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神文化发挥作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荣昌把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再反哺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互动。”曹清尧介绍说。
  
  短评:
  根植泥土,乡村文化更有“诗和远方”
  重庆荣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借力于极富本地特色的非遗文化,关键在于这3种国家级非遗文化项目,根植于乡村广袤原土、发展状态极佳,有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
  纵观荣昌陶器的演进历程,可以深刻体会当地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坚持韧劲。传统手工艺人坚守“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不能丢”,使得纵使岁月变迁斑驳,但以安富为主要聚集地的荣昌陶器,窑火依然绵延千年不熄。也正是源于对文化产业价值的坚信,秉着“保护—传承—发展”的科学态度,荣昌区委区政府对以3种国家级非遗为代表的乡村文化产业,始终保持不遗余力地扶持发展。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