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荣昌:让非遗文化绽放乡村“诗和远方”
本网记者:邓俐 通讯员:陈露 荣昌陶器、荣昌夏布、荣昌折扇,是重庆市荣昌区拥有的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非遗特色文化,荣昌区频频亮相海内外文化经贸平台。2016年、2017年,荣昌夏布服饰两次惊艳中国国际时装周,三大国家级非遗产品走进北京奥林匹克博览会。今年5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荣昌应邀设置非遗专区,集中展示荣昌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百件传统与现代非遗展品的碰撞融合,让世界深刻感知了荣昌非遗的魅力。 通过在文旅产业中深度融合非遗文化因子,初步形成重点资源带动特色集聚,重点企业推动整体发展的模式,荣昌——成渝经济带上的“非遗之城”正在崛起。 与此同时,结合乡村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发挥特色文化引领作用,荣昌“三大非遗”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创业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2017年荣昌非遗项目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目前,荣昌陶器及关联产业产值35亿,带动就业6000余人。全区共有夏布出口企业29家,年产值约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就有13家。在荣昌区盘龙镇返乡农民工夏布微企孵化园,近百家微型企业风生水起,夏布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年产值已达上亿元。 因地制宜做强“一片陶” 荣昌陶器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100多年前就销售到东南亚地区。荣昌区安富街道现在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不仅陶土资源丰富,陶产业发展也生机勃勃,已经初步构筑起陶文化旅游消费地带和陶产业链,陶文化与旅游产业迅速发展。 走进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小栖”民宿,青砖绿瓦掩映于一片挂满沉甸甸橙子的林间,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悠然闲适。进门便是一排青竹,房屋结构是一进四合院,主厅是一间茶室,摆满了各种精美的手工陶瓷工艺品。一对四川美术学院(简称川美)毕业的90后小夫妻“隐居”在这里,与当地村民一起以陶文化为基础,发展陶主题民宿,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融合的特色道路。 “通安小栖”民宿就是陶旅融合的一个产物,它的经营者是90后小伙管永双和妻子李云杉。还在川美上学时,管永双就跟随老师到荣昌采风,第一次来就被荣昌上好的陶土惊艳到了。 “我是工艺设计陶瓷专业的,这里的陶土我认为是最好的,能做出上等陶瓷作品。”2014年从川美毕业后,管永双和妻子毅然来到荣昌区安富街道,扎下根来,专心制作陶艺。开始是在一家制陶厂做设计,一年后有了一些积蓄,小两口决定到农村租民居,自己造窑做陶。 这间“通安小栖”民宿,便是他们与当地通安村一起打造的以陶文化为主题的民宿。这里不仅提供了乡村旅游休闲场所,还能够收藏陶艺品、体验制陶烧陶,让陶文化在乡村文化中牢牢扎根。 安富街道通安村党总支书记张雪告诉记者:“通安村的民宿将会逐渐开放染布、插花、做陶等项目,充分地利用本土的陶文化,让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有机融合。” 通安村所在的荣昌安富街道,除了围绕陶产业进行优化升级之外,还拓展融合发展思路,打造“安陶小镇”,强化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根本”,着力挖掘陶历史和陶文化,大力培养陶人才,培育和发展陶市场,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宜商、安民富商的陶文化主题特色小镇。 安富街道现有文创企业40余家,规模制陶企业15家。2015年以来,随着安陶小镇游客接待中心、陶宝古驿道、陶宝古街等旅游设施项目先后落地建成,2017年,安富街道陶产业年产值35亿元,接待游客3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近1亿元。今年一季度荣昌全区接待旅游人次172.68万人,同比增长27.05%;旅游总收入51804.45万元,同比增长36.12%。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