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透支、分期付款 大学生为何要“超前消费”?(2)
就这样,何锐开启了借贷人生。到现在为止,他的手机上还保留着花呗、借呗等APP,而他的花呗额度,也从刚开始的1500元增长到了现在的9000元。 通过各类借款平台,何锐买回家的高价品越来越多。“只要想到能分期付,我就觉得自己不奢侈。”何锐说。 然而,好景不长。接踵而至的还款日把何锐的优越生活打回原形。“我先用花呗还借呗,再用百度有钱还花呗,周而复始。”何锐说。 “过去我觉得这样的消费方式很好,能为我提供更宽裕的流动资金。但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手头的资金并没有变得充裕,这个月好过了,就意味着下个月要紧巴。”何锐解释。 实际上,类似的信用贷现象已在年轻人群体中形成趋势。据蚂蚁花呗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在中国近1.7亿90后群体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4500万。即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使用花呗;而在购买手机时,76%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分析,所谓分期付款划算是一个伪概念。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不会是活雷锋,即便是低利率或者无息的分期付款,在产品实际价格中,已经包含了这部分定价。 过度超前消费=透支未来 花呗、借呗、校园贷等消费方式刺激着年轻人不断买买买。 在9月6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提到,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些大学生过于热衷消费,“开学季”成了“烧钱季”。 “无论是国家资助、社会捐助还是父母给的‘血汗钱’,都是来之不易的,花这些钱都要知道心疼。”田祖荫说,广大学生应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侈消费,“量入为出”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支出,做到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谈到“校园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表示,这两年媒体报道的,由于“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没有一例是因为在校交不起学费、没有生活费去贷款的,更多是因为盲目的超前消费。 如何才能让校园远离各种不必要贷款,杜绝奢侈享乐之风?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集中开展校园不良网贷风险警示教育工作,开设金融安全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树立金融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观念。 教育部要求,高校及时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引导学生培养勤俭节约意识。 在盘和林看来,过度超前消费等于透支未来。只有理性的超前消费才是社会合意的消费。“我们需要对消费预期进行引导,对引发杠杆率、诱发犯罪的消费贷,必须以经济(信贷政策)和法律手段加以规制。”(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16年的不懈追踪 一起“骨头案”终执结 06-08
- 那一抱 引发的悲剧……25岁男子被打进ICU 07-26
- 中国每年25万人死于自杀 系青壮年人群首位死因 09-11
- 冒充专家免费体检推销“保健品”23名被告人因犯诈骗罪入狱 01-22
- "开家军"恶势力团伙以"开"字纹身 聚众斗殴寻衅滋事 02-12
- 男子穿旭日旗T恤参加泰山登山节惹众怒遭"围攻" 09-08
- "专业讨债队"骚扰纠缠借款人 5人寻衅滋事被判刑 08-07
- 丁智勇到哈尔滨调研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09-05
- 已婚男子以婚恋之名诈骗30余万被公诉 04-24
- 警方预警:近期,这几类通讯网络诈骗案件高发 05-04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