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人民日报:年轻干部莫将基层工作当"镀金"良机

2018-09-04 13:13来源:人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原标题 扎根基层干事,“墩苗”不走过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年轻干部在基层摔打、历练,全面了解和掌握基层状况、化解突出问题和矛盾,是其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之一。实践证明,年轻干部在基层“墩墩苗”,在一线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磨砺自己,甚至多一些“热锅上蚂蚁”般的体验,才能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也才能在今后的从政岁月中行稳致远。
  然而,现实中少数年轻干部却把“好经”念歪了。有些年轻干部,看简历有基层工作经历,但并没有经过实实在在的磨练。为了升迁,有的年轻干部打小算盘,只为补基层经历才下基层,将基层工作当作“镀金”良机。这些认识误区,年轻干部不该有,也不能有。
  “镀金”心态,辜负组织信任也浪费行政资源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身在基层一线,意味着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直面民生难题和群众诉求。情况多变、问题复杂是基层工作的特点,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具有破解矛盾的魄力和能力,具有耐心细致、体恤民情的品质和情怀。事实上,越是情况复杂、问题丛生,越能锤炼年轻干部的意志品质、增长才干。因此,如果沉下心去,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年轻干部就能在基层这一“富矿”中充分汲取养分,在一线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
  正因为此,我们党历来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重点选拔和培养那些有基层工作经验、能力出众的年轻干部。因此,个别年轻干部打起了小算盘:到基层“镀金”、补齐基层工作经历。对他们来说,下基层并非本意,获得提拔才是最终目的。于是,出现了“混基层”的现象。
  媒体报道,有的挂职年轻干部虽然到了基层,但基本就待在办公室,忙于写材料、统计报表,成了“表哥”“表姐”,和群众交流少,不了解基层真实情况。有的年轻干部刚从大学毕业,自视甚高,存在优越感,甚至摆官架子,听不得意见,往往眼高手低。有的急于求成、急于提拔,把基层当“跳板”,预设发展路线图,工作中容易盲目决策,一旦一两年“仕途”没动静就焦躁不安,甚至动起了“跑官”的歪脑筋。“年轻干部到了基层,如果不安心工作,老想出显绩,追求‘轰动效应’,就难免心浮气躁,或是‘用力过猛’,反而损害当地群众利益。”重庆市委组织部一名干部表示。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某个地州市郊区县的行政部门,一位省厅的年轻科长下来挂职副局长。为迎接省厅干部下基层锻炼,县局专门举行了欢迎会。在挂职即将满两年时,又为这位副局长举行了欢送会。除了欢迎会和欢送会,平时在单位大院很少见到这位省厅下来的副局长。
  这种“名到了、文件到了、就是人不到”的“混基层”现象虽属个别现象,但现实中确有一些年轻干部,人在基层心思却在别的地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干部有了‘镀金’思想,就难以集中精力,甚至不把工作放在心上,得过且过,既辜负组织信任,也浪费了行政资源,在基层干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干部,基层不欢迎,组织上也容不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陈凯龙说。
  端正态度,才能在基层站稳脚跟
  西部一名受过多年基层历练后成长起来的组工干部说,“通过‘镀金’走捷径,会助长‘跑官’‘要官’的歪风邪气;同时,年轻干部若一心想着‘镀金’,就会错失基层锻炼良机,学不到真本领,势必会给日后的从政之路带来消极影响。”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