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业务员挖情感陷阱 老人成主要受骗人群保健品市场欺诈营销现象调(2)

2018-08-16 13:12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浏览:手机版

    暴利驱使商家违规宣传
    王明最近翻看微信朋友圈,发现以前一起玩到大的小学同学李兴,穿着白大褂一本正经地在推销保健品。原来这位小学同学干起了保健品业务,摇身一变成为李教授了。仔细看看他朋友圈的晒图,当天收入起码3000元,这让王明惊讶不已,连忙拨打电话过去打探情况。
    “李兴,我看你小子一天就能入账3000元,里面能赚多少?”
    李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保健品利润还行,3000元赚2500元吧,主要是后面的回购,基本上是按疗程来,只要宣传到位,服务做好了,赚钱不是问题”。
    王明在交流中发现,李兴目前就职于一家保健品公司,该公司主推一款保健品,可以治疗关节炎、高血压、神经痛、中风、冠心病及一些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疾病,一瓶的进价是300元,售价8000元。粗略计算,该公司一年的销售额高达十几亿元。
    “其实,利润不是靠技术和质量,而是靠营销,当一个老人成为顾客时,我每天有8个小时陪在老人身边,陪老人买菜、帮老人做饭。我这里有不少购买保健品长达5年以上的老人。”李兴以一副资深销售员的口吻说。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保健品商家深谙此道。据王明介绍,他今年组织过一次120元杭州三日游的活动,包下食宿费、交通费以及景点门票,实际成本远高于120元。在这样的旅游项目中,白天陪老人划船、唱歌;爬山时帮老人背包;晚上还给老人端洗脚水、点蚊香。
    三日游之后,在“医学博士”的讲解下,80%以上的老人会买保健品。
    知情人告诉记者,保健品销售的模式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大体上有“四大套路”为支撑,分别是:免费赠礼作饵、健康专场洗脑、专家义诊推销、亲情营销维系。
    2018年6月9日,浙江公安机关打掉一诈骗团伙,这一团伙的成员每天召集老年人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给老年人鸡蛋、蓝莓饮料、膏药,还免费提供保健按摩。最后,诱骗老年人购买售价为2999元一盒的蜂胶。这一团伙骗取到40万元后,立即终止了返现活动并关闭店铺组织人员离开,导致几十名老年人上当受骗。
    民警调查发现,老人购买的蜂胶,一盒进价仅为195元。
    “药品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测试,如果保健食品真的有如此神效,那企业还生产药品干什么?”一位药剂专家告诉记者,药品大部分都是国家限价的,利润不高,而保健品利润可以到百分之几百。低成本、高利润,也是保健品商家和销售者进行虚假宣传的重要原因。
    老人买保健品多是希望有人陪
    按照广告法的规定,保健食品不得宣传治疗功能。但如果不宣传治疗功能,许多保健食品根本卖不出去。于是,商家们纷纷改变营销模式,将营销转入“地下”——会议营销。
    会议营销主要是开办各种所谓的健康讲座,一般是在早上6点半开始,然后在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上班之前结束。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健康讲座等保健食品的会议营销,当前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由哪个行政部门审批和监管。如保健品的质量监管属食药监部门,虚假广告的监管属工商部门,行医问题的监管属卫生部门,违反社会治安及诈骗犯罪的监管属公安部门。“由于缺少多部门联动配合的协作机制,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干妈,您最近身体感觉怎么样呀?”
    刘女士见到自己的“养生顾问”又来了,心里乐开了花,连忙开门迎客。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