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检察院 >

"网约护士"涉嫌违法操作 专家:平台责任不可推卸

2018-08-01 21:15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网约护士”与现行执业规范冲突
  记者在登录多款提供护理服务的APP后发现,患者只需在相应的APP上注册账号,经过身份认证后,上传病例、处方即可进行护士预约。通过平台预约的上门护士,不仅可以提供打针、输液、静脉采血、普通换药、导尿、吸痰等基础护理,还可以提供保胎针、新生儿等母婴护理,以及各项医学康复内容。
  目前,“医护到家”“金牌护士”等医护类APP已经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多地上线,平台中的护士多来自各大医院。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北京、天津、广东省三地开放了护士多点执业外,其他省市尚未开放。
  根据现行规定,护士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后,方可按照注册执业地点(一般为医院)从事护理工作。也就是说,除了上述三个省市,在医院工作的护士,并不允许在其他地方提供护理服务。现在护士在医护类平台接单上门服务,已经属于多点执业。
  “原来为了方便对护士进行管理,遵循的是一个护士供职于一家医院的原则,依靠医院和护士之间的劳动合同,固化医院和护士的法律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医院也需要承担责任。
  “如今护士多点执业虽是一定的社会需求导致的,但是如果护士多点执业发生问题后,谁来承担责任也变得难以明确。”刘俊海说。
  除了护士提供上门服务违反执业规定,各大“网约护士”平台是否有诊疗资质也让人质疑。据悉,目前的医疗机构主要由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组成,并没有包括提供医护服务的互联网平台。
  “医护到家”APP首席运营官魏贵磊曾对媒体表示,平台做的是健康管理,而非诊疗行为,但这一说法被业内人士反驳。《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显示,诊疗活动包含了诊断、治疗、护理等环节,而“网约护士”提供的输液、打针等服务则属于护理行为。
  “网约护士”服务内容存违规操作
  记者登录“医护到家”APP发现,截至7月30日,该平台有41203人购买输液服务,打针服务的购买人数为24660人,静脉采血服务16100人,保胎针、导尿等服务也都超过了千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网约护士平台已经服务了不少患者。
  记者了解到,“网约护士”平台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违法操作。曾在“网约护士”平台服务的张护士爆料,不少孕妇会在网约平台上购买采血服务,然后通过非法渠道鉴定胎儿性别。“如果患者进行疾病检测,通常都是到医院进行采血,而医院来说,不会为外来血样进行疾病检测。”张护士表示,检测胎儿的性别涉嫌违法,护士上门服务却变相成为了推手。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表示,虽然不是所有的采血都涉嫌违法,但是综合预约客户为孕妇、医院日常行医规定以及护士本身的经验,在能够推测出主要用途的时候,却依旧为其大开方便之门,网约护士平台已经在触犯法律边缘的地带试探。
  除了涉嫌违法操作外,护士上门服务还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
  2017年2月,王女士从网上预约护士上门打美白针,没想到护士上门后,既没有看药品的使用说明,也没有看药品信息,直接给她配药输液。十分钟,王女士出现心慌、耳鸣等不适症状。原来,这款美白针剂必须用250ml的盐水稀释,而护士只用了100ml的盐水稀释,且这个药物在女性月经期间禁用,但护士没有询问患者任何有关情况。
  同样出现问题的还有袁女士5岁的侄子。孩子被诊断为肺炎后,曾让“网约护士”来家里进行药物注射,但不久后孩子突然嘴唇发紫,身体抖动打冷战,急忙拨打120进行急救。医生解释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出现了药物过敏反应,孩子出现了药物性休克。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