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司法 >

开展公益诉讼 注重修复生态 探索协同机制长江经济带检察机关把脉(2)

2018-07-13 08:23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浏览:手机版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开展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以来,全省共办理这一领域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1358件,向法院提起诉讼116件,分别占全部公益诉讼诉前和起诉案件的67.4%和70.3%。同时,充分利用“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从中摸排大量涉刑案件线索。
  长江沿岸违法制造企业较多,非法码头多,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非法占用航道的现象仍比较突出。湖北省检察机关加大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案件的打击力度,2016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监督公安机关立案651件,依法批准逮捕806人,提起公诉2621人。
  在省际协作中,湘、鄂、赣3省共同出台加强生态检察异地协作的“13条意见”。公益诉讼被纳入合作机制,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湖北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武汉市人民检察院针对违法建设码头、非法堆放固体废弃物、非法占用长江边的耕地、林地等行为,向长江流域省份检察机关提供区块链卫星遥感服务。湖北省荆州、鄂州等地检察机关在案件办理中,得到湖南、上海等地检察机关配合,解决了当地在某些领域缺乏有资质鉴定机构的问题。
  记者注意到,3省依托检察机关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跨区域检察联动机制、重大环境污染案件提前介入机制,加强调查取证协作,统一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尺度和证据认定标准。探索建立跨区域检察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机制,健全跨流域治理和应急响应机制。
  针对各地检察机关办理跨区域案件的调查取证、司法鉴定、异地执行等问题,最高检作出回应,将明确长江沿线各省级检察院的配合义务,确定责任主体、协作方式等,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委托调查取证等有效机制。
  下游加强探索引领转型发展
  上海市地处长江出海口,是引领流域整体转型发展的桥头堡。上海市检察机关领衔探索环保刑事案件集中管辖、深化环境保护领域“两法衔接”、深入推进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等内容。
  2017年7月公益诉讼全面推开以来,上海市检察机关排查线索208件,立案71件,启动诉前程序34件,提起环保类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3件;督促行政机关对248亩被违法占用或污染的农用地启动修复程序,清理26万余立方米垃圾。
  浙江省扩大生态检察覆盖面,推进水环境资源综合整治。江山市人民检察院发现一公司停产后将遗留的高危化学品未经处理长年露天堆放,直接威胁钱塘江水源安全。该院向当地环保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清理处置1000余桶近400吨高危化学品,化解跨省重大污染隐患。
  向长江流域倾倒垃圾也成为侵害长江环境的一大危害。江苏省检察机关去年查办的系列长江口垃圾倾倒案中,近两万吨生活垃圾被直接倾倒长江南通段、太仓段;1.5万余吨生活垃圾被运至浙江、安徽等地非法填埋。
  江苏省检察机关参与“263”专项行动、长江流域江苏段污染环境违法犯罪集中打击整治行动、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行动,深入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今年1月至6月,江苏省沿江8市检察机关共提起公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365件784人,同比分别上升17%和25.4%。
  在地域协作方面,2008年以来,长三角省级检察院先后签订了15项合作协议,建立形成信息互通、文件交流、办案协作、信息数据共享等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的区域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5月,沪、苏、浙、皖4地检察机关会签《关于建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的意见》,推动建立长三角环保一体化检察协作机制。
  最高检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最高检将牵头建立覆盖长江经济带11个省级院的检察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的集聚效应,重点解决好跨区域案件管辖、司法办案协作等问题。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