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检察院 >

电信诈骗屡禁不止 专家:全国层面的信用立法亟待出台

2018-07-10 15:44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央广网北京7月10日消息(记者孙冰洁)打着购物节、买一送一的幌子赴各地展销伪劣产品,冒充公检法、电商客服等诈骗钱财、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诈骗……近年来,虽然遭多部门持续打击,但花样迭出的诈骗手段与形形色色的虚假广告仍屡屡出现,且手段不断升级,严重威胁着信用社会的构建。电信诈骗、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根治?相关专家就此开出了“药方”。 
  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因为平时喜欢投资股票,2017年12月,河南义马的黄先生加入了一个名叫“牛散投资大学”的股票交流群,群里的网友给他介绍了一种新的投资项目。在网友的指导下,黄先生在一款叫做澳大利亚西联金融的境外金融交易平台注册开户,并下载了手机APP软件,分三次投入资金十万零七千元,仅过了四天黄先生账面上的资金就多出二十多万元,就在这时,网友又给了黄先生新的投资建议,并建议他将账上的资金全部投进去。 
  一夜之间,黄先生发现原本的三十多万只剩下两万多。事发后,黄先生多次和这位网友进行交涉,但均无果。直到几天后自己的账号密码突然被注销,黄先生才发现遭遇到了诈骗,随后他向义马警方报案。 
  该案于近日告破,警方证实此为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涉案金额6000余万,抓获涉案嫌疑人111名。诈骗团伙虚拟外汇黄金交易平台,通过后台虚构K线走势进行诈骗,精心设计圈套,层层诱骗受害人。 
  黄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近年来多地曝出诈骗案件。此前,山东临沂准大一新生徐玉玉被骗9900元学费含恨离世;另一位男子通过QQ交友被网恋两年的“女友”骗取近百万元,且事后证实“女友”为男儿身……通过冒充身份、虚假兼职以及金融理财等手段进行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屡屡出现。 
  日前,由公安部刑侦局、全国老龄办宣传部指导,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腾讯公司联合发布《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网络谣言、虚假广告、网络诈骗和低俗色情已成为中老年人遭遇的四大上网风险。而三线城市的中老年网民遭遇网络诈骗的比例最高。其中,中老年网民对网络传销和非法集资、假冒公检法等诈骗信息、涉及食药品网络谣言信息等风险表示“不了解”的比例均超过三成。 
  诈骗可能引发全社会的信用危机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调查显示,中老年人已成为受电信诈骗侵害的重点人群。而以虚假信息诈骗为代表的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成为影响老年人安全感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2015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公安部、工信部等23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6年11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这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 
  法律的制定与出台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制度保障,全国各地在执行、落实上也使出了“洪荒之力”。为了应对打击这种新型犯罪活动,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反诈骗中心相继应运而生。与此前相比,各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和被骗金额同比均已明显下降。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共接到诈骗电话号码举报7549件次,环比下降15.34%。相关电信企业已对上述举报号码进行逐个核实处置,对存在违规的进行内部追责处罚,对涉嫌违法犯罪的通报公安机关。 
  “由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此种情况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承载着敦促国人守法的使命,仍然要大力推进。”上海市法制办副主任罗培新指出。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