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新高考 带着高校一起变(2)

2018-06-02 22:51来源: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这显然与“双一流”所倡导的不谋而合。“双一流”的出发点是希望在“高原”上建“高峰”,集中资源支持一些高校与学科跻身世界一流,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与技术支撑。在具体实施上,实际上更是倡导高校发挥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第一批入围的137个“双一流”高校中,除原211、985高校外,新增的25所高校,除河南大学与宁波大学外,其他都是单科性学校,音乐、体育、中医、艺术等全部出现在新入围高校名单中。即便是入围的一流高校,也在大规模做减法,裁减非优势学科。在入围的42所一流高校中,列入10个以上专业的也仅有12所高校,除清华北大外,其他高校列入的重点学科均不足20个。
  如果说“双一流”还只是用胡萝卜吸引你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话,那么新高考带来的录取规则的变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大棒,在迫使高校放弃自己不擅长的学科专业。我们很难想象一所985高校能容忍某个专业长期录取分数低于211,甚至低于一般本科高校。当高校主动放弃,或者裁撤非优势学科专业时,阻力是巨大的,但当其录取情况不理想,甚至无人报考时,这个学科专业被裁减就水到渠成了。
  因此,此次高考改革最大的积极意义之一,就是对中国高校长期以来的千校一面的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这一录取规则的改变,也从制度上彻底打破了985、211的身份保护,对于近20年来高校生源的严重分层,将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让高校的生源结构更丰富,更接近常态。
  2.合并大类招生,将有力推进按大类宽口径的培养模式
  因为按专业录取,也导致高校不得不合并大类招生。
  一般一所高校在当地招生总量虽然不小,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但是如果按专业分配,就往往只有几个,最多十几个,一旦按专业单独报考录取,就容易导致没有人敢报。于是很多高校在浙江的招生都进行了按大类合并,这样一个大类专业招生人数就会多很多,也更容易吸引人报考。如清华大学本来有49个专业,从培养角度合并为16大类,但在2017年浙江的招生中,清华大学进一步把所有招生专业合并为7大类。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倡导高校搞宽口径培养,但高校专业却是越分越细。此次招生制度的改革,在录取上的这一变化,导致高校不得不从招生开始就是宽口径,这样在培养上搞宽口径就比较顺利,水到渠成了,这也是新高考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一个积极影响。
  3.学科专业更重要,高校将进入全员宣传阶段
  在浙江新高考录取中,还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这就是除北京、上海高校因为地域优势外,浙江本地学校在招生中大获全胜。
  浙江新高考实行按分数分三段不分批次报考录取,一次报80个平行志愿(专业+学校)。中国计量大学29个招生专业中,有27个在一段满额。如果简单把一段类比为一批的话,中国计量大学在2016年仅有10个专业是一批完成的。同样,浙江中医药大学22个专业中有10个在一段满额,但是2016年仅有3个专业是在一批录取的。
  按专业,一次报80个平行志愿,一般人是没有专业能力对各个专业做详细区分的,因此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到最后的学校与专业选择上,几乎就是知道什么就报什么了。浙江当地高校大获全胜,除了在当地招生量大,容易吸引报考者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名度高。因为是当地学校,老百姓与学生更熟悉,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因为此,江苏部分高校,尤其是苏南高校,以及周边的安徽、江西的高校在2017年的录取中都有不俗表现。
  因此,新高考制度下,不仅是学校的知名度,各专业的知名度也同样重要。如果不为考生与家长所熟知,不仅是报名人数少,志愿排名靠后,甚至会出现无人报考的可能。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