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治社会 >

补碘条例实施24年首次大修 无省份出现碘摄入过量

2018-05-30 17:09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补碘条例大修 全民补碘转向科学补碘
  实施24年首次整体修订;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全国碘营养状况总体适宜,无省份出现人群碘摄入过量
  作为“全民补碘”的发端,1994年施行至今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将迎来首次整体修订。5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了征求意见稿全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全民补碘实施20余年,政策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拉锯战持续至今,争议的焦点集中于一刀切补碘是否会导致部分人群碘过量。
  本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差异化干预、科学与精准补碘”的原则,强调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科学指导其选择食用加碘食盐或不加碘食盐,或选择不同浓度的加碘食盐。此外,无碘盐将不再需要凭处方购买,食品加工也不再强制使用碘盐,但需注明所用加碘食盐的碘含量水平。
  现状
  部分市民已停吃碘盐多年
  拿起、放下、再拿起,北京朝阳区一家大型超市的食盐货架前,一位消费者正在做艰难的抉择。深井岩盐、海藻盐、地中海海盐、天然海晶盐、澳洲天然海盐、竹盐……产自北京、天津、江苏、福建、重庆、青海等多个地区、多种品类的食盐在她面前一字排开。
  2016年,国务院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在确保碘盐覆盖率的同时,满足特定人群非碘盐消费需求。近两年,部分城市逐步放宽无碘盐购买限制,曾经需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的无碘盐,如今已常驻一些大型超市的货架。
  记者注意到,中国盐业公司生产的无碘盐外包装背面标明了“本产品仅适宜高碘地区居民和不宜食用碘盐人群,请遵医嘱谨慎购买”。
  电商网站的无碘盐销量也很可观。中盐公司淘宝旗舰店“无碘精制食用盐”月销量近万包。商品评价显示,不少消费者因患甲状腺疾病须吃无碘盐,也有人因为“听说吃碘盐对身体不好”而购买无碘盐。
  王梦(化名)的父亲在四年前一次例行体检中被查出甲状腺癌,自那以后王梦一家再没吃过碘盐。
  这并非孤例。河北的唐伊(化名)也已多年不吃碘盐,她妈妈是当地一家二甲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我妈说现在不缺碘了,没必要吃碘盐。”
  统计数据或许反映了市民对“碘过量”的担忧。2011年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报告显示,有4个省份合格碘盐食用率不到90%,既包括过去合格碘盐食用率一直较低的西藏和甘肃,也包括新发现的偏低省份,如北京、上海。2014年监测报告显示,有10个省份合格碘盐食用率低于90%,19个省份发现孕妇碘摄入不足。
  争议
  长期补碘或导致“碘过量”
  中国曾是碘缺乏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1994年,《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相继出台,规定除高碘地区外,逐步实施向全民供应碘盐;全国所有食用盐全部加碘;市场只允许销售加碘食盐。
  作为维持甲状腺功能的重要微量元素,碘长期摄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地方性克汀病,即俗称的“大脖子病”和“呆小症”。
  2000年,在推行全民普遍食盐加碘政策5年多后,中国实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至今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但不加区分的“全民补碘”,从一开始便备受争议。
  “碘摄入量显著增加的同时,全国各地内分泌临床医师普遍反映各类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滕卫平是食盐加碘政策的研究者,也是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的《中国居民补碘指南》主要编写者之一,他在发表于2010年的一篇研究文章中写道。
  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十多年前,日益增多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引起了他的注意。此后,花亚伟联合浙江省肿瘤医院开始了小样本量的跟踪对比研究,他想弄明白,长期补碘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