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作证 中国力量创造人间奇迹——写在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2)
三 这是中国力量的核心源头,10年重建发展有力回答了巨灾之后的“坚强领导之问”。 灾难来临,猝不及防之间,有这样一句话让人震撼:党员干部留下,同学们先走。 灾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有这样一个群体让人铭记:生死一线之间,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关键时刻“豁”得出去;恢复重建之时,哪里急难险重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始终奋战在灾后重建的最前沿。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而大难巨灾面前,则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是否胸怀这颗初心的试金石。测试的结果就是:灾难当前,党心民心,心心相印;灾害突临,党群干群,生死相依。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灾区,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个身影、一次次行动,是活生生的现实。这让日本记者大越武震惊不已,“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下,中国各地同舟共济,拧成一股绳,地震灾区才得以迅速重建”。 汶川10年,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再次证明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最具说服力的证据之一,就是从汶川地震发生那一刻起,“党的领导”就是具体的、形象的、无处不在的,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史诗般的伟大抗争、伟大救援和伟大重建。 一个个时间刻度,清晰地记录下一个执政党对灾情的关注、对人民的关心、对社会的责任。第一时间,中央领导亲临一线,现场指挥,确保了灾区人心稳定;第一时间,党中央科学决策,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第一时间,党中央、国务院启动灾后重建,出台重建条例,印发总体规划,为恢复重建清晰勾画了科学、法治、阳光的轨道……在人们记忆中,无论是抢险救援的危急关头,还是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发展振兴的重要节点,中南海始终与汶川零距离,成为我们穿越灾难、崛起危难的“主心骨”和“定盘星”。 事实已经证明,正是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才有如此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如此高效的统筹协调能力,也才有了从抢险救援、过渡安置到恢复重建、发展振兴的一个个“汶川奇迹”;正是有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才立起了一面面旗帜、一个个标杆,也才在最短时间内凝聚起了灾区群众克难而进的必胜信念。 四 这是中国奇迹的决定因素,10年重建发展有力回答了巨灾之后的“制度保障之问”。 北川新县城。永昌大道两旁,行政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医院、学校一应俱全。夕阳西下,北川人三三两两在安昌河畔、禹王桥边散步、品茗;巴拿恰商业街广场上,成群结队的人们跳起羌族舞蹈。新北川的生活,祥和而惬意。 县城异址重建,平地起座新城。北川重建创造的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也让人们猜测,奇迹背后的“魔力”到底来自哪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做的县城总体规划,山东省援建的永昌大道,中国侨联募捐兴建的北川中学……各不相同的援助主体背后,是一个共同的主题:社会总动员,全国一盘棋。而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越性所在。 有国外媒体报道,汶川灾后恢复重建让世界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与能量,大规模动员社会和政府资源,大力度协调和调配市场资源,形成了握指成拳的强大合力。 广东-汶川,山东-北川,浙江-青川,北京-什邡,上海-都江堰……来自中东部地区的19个省市与地震重灾县结成对子,实行对口支援。不讲条件、不计代价,一切为了灾区人民需要,一切为了灾后恢复重建。一省帮一重灾县,这一制度创新,是我国抗灾救灾史上的第一次。 “首都标准”“山东情谊”“广东速度”“上海质量”……这些特定名词的背后,是对口支援省市高度负责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结出的丰硕果实。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大年初一放火杀人致7死1伤案嫌犯被批捕 02-08
- 最高检与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座谈会摘要 01-31
- 社保中心职员分46次蚂蚁搬家"搬走"社保资金270万 04-24
- 北京检察机关依法对赵建忠提起公诉 07-12
- 答记者问:汇聚实现强国兴军的强大正能量 10-13
- 国家食药总局:食品抽检将努力覆盖不同区域 01-23
- 各地检察机关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再上新台阶 03-31
- 忏悔书连写10个"对不起" 安徽开审一起处级干部贪贿案 12-09
- 最高检:与8部委共建未成年人被侵害强制报告制度 05-25
- 湖北宜城检察院监督水利部门移送6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11-21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