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新闻中心 >

谁能当?怎么选?如何审?--聚焦人民陪审员法草案二审(2)

2018-05-04 10:25来源: 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与草案一审稿相比,二审稿进一步扩大了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范围,规定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社会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一审,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进行。同时,二审稿还在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中增加了“案情复杂,需要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的”情形。
  “死刑适用事关重大,相关案件广受社会关注。人民陪审员参审此类案件,有助于将社会公众的传统道德情感与专业的法律精神相融合,搭建社会公众监督与专业法律适用的媒介和桥梁。使裁判结果契合民心民意,更接地气,更易于让社会公众接受和认可,更利于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程琥说。
  “参审范围的扩大,也对人民陪审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张居仁认为,人民陪审员大多并未受过法律专业教育,在事实认定、法律关系判断、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天然不足。建议加大对人民陪审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力度,探索建立专业领域的专家型陪审员队伍,进一步提升人民陪审员履职能力。
  “后顾之忧”如何解?
  一名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法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正常的案件审理流程,人民陪审员至少需要在阅卷、开庭、合议、宣判等环节来法院4次,这还不算参与庭外调解和调查的时间。在该地区,人民陪审员中在职职工占73%,难免因陪审影响本职工作而受到来自单位的压力。
  补贴保障、人身安全、个人信息……要让人民陪审员安心履职、放心审案,必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根据人民陪审员法草案,有工作单位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由人民法院依照有关规定按实际工作日给予补助,人民陪审员因参加审判活动而支出的交通、就餐等费用也由人民法院按规定补助。
  草案明确规定,人民陪审员的人身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人民陪审员及其近亲属打击报复,对报复陷害、侮辱诽谤、暴力侵害人民陪审员及其近亲属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年来人民群众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人都能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但恐吓威胁法官、陪审员的情况也偶有发生。草案的相关规定将极大打消陪审员履职时的顾虑,提升陪审员履职的积极性。”石家庄铁路运输法院法官赵毅说。
  程琥认为,在人民陪审员法中明确人民陪审员的履职保障,是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同权的一种体现。“除了法律的刚性保障,还要通过运用人民陪审员参审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尽量避免陪审工作与本职工作冲突。还要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意识,营造‘参审光荣、万众支持’的社会氛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