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前沿 >

网约车新考验:烧钱非良药,资质是痛点(2)

2018-05-01 19:57来源: 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与此同时,交通部官方微信也多次发文讨论网约车监管。文章指出,滴滴、美团、携程、高德等一批互联网企业进入交通运输行业,推动“互联网+”交通运输发展。但最近网约车行业在部分城市再度开始了烧钱大战,提供高额的补贴,不管车辆、驾驶员有无运输资质,甚至“马甲车”也上了平台,运输服务体验不断下降。这需要执法部门依法监管,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规范发展。
  互联网分析师季城认为,对资质的监管一定程度上使网约车竞争降温,未来网约车的竞争更要侧重运营的优化,网约车司机资质的考取,以及相关培训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合规性紧箍咒越来越紧
  2012年伊始的网约车大战,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同样无序竞争也令行业乱象丛生,交管部门及时跟进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2016年11月,备受关注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施行。
  根据上述办法,网约车司机应当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有3年以上驾龄,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和暴力犯罪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办法明确,网约车平台应当记录驾驶员、约车人在其服务平台发布的信息内容等数据并备份。
  此外,各地方也出台当地的监管细则,北上广同一天公布了网约车细则。三地均对网约车驾驶员户籍有要求,其中北京和上海要求本地户籍,广州要求网约车驾驶员须具有本市户籍或者已在本市办理居住证,并且北上广均限制车辆的注册登记地为本地。
  近期以来,网约车合规性监管越来越严。美团打车登陆上海次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发布消息称,上海市交通执法人员在虹桥枢纽T1航站楼例行检查时,查获一辆美团“马甲车”,该车的车牌信息、驾驶员姓名、手机号等均与实际不符。美团方面对此回应称,将加强平台注册信息审核。
  上海交管部门表示,美团、滴滴等网约车平台的竞争乱象已经严重扰乱了出租汽车市场营运秩序。为此上海将开展一场为期至少半个月的网约车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包括滴滴、美团、神州在内的各大网约车平台非法客运行为的查处力度。
  上海之外,成都、南京等地也加强了网约车监管。4月初,新京报记者在成都网约车司机社交群组中发现,不少网约车司机表示,“最近成都在查网约车,最近查得严,今天接二连三有同行被扣车了。”4月13日,南京美团告诉新京报记者,“南京交管部门要求网约车司机要考试,我也正在准备考试。”
  2017年底,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朱忠良表示,一些地方对网约车的车辆、驾驶员、网约车平台的准入条件进行了过于严格的限制,可能导致大部分车辆退出这个市场。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城市的政策过于严格,一些网约车企业可能由于不符合要求而在灰色地带游走。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认为,网约车新政出台后,在地方落实改革措施时对市场化导向原则的坚持、实施相关许可时“简政放权”的力度以及网约顺风车的合作治理及新能源出租车的推广方面,仍然有待观察。
  科技i
  网约车商战需要制衡
  2012年的网约车商战,很多人记忆犹新。滴滴、快的、优步中国等玩家搅动着中国共享出行市场。随着滴滴陆续合并快的与优步中国,网约车市场已有沉寂多时。
  2017年底,美团打车七城出击唤醒了平静已久的网约车市场,但滴滴的对手远不止美团,高德、携程高调入局,易到、嘀嗒等纷纷加码,新的“网约车大战”一触即发。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