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小学初中“好老师”需符合78条标准,束缚还是“助力”?(2)

2018-04-13 13:21来源: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杭州市上城区关于“好老师”的78条一经推出,引发了业界关注。山东等多地学校组织老师进行了学习,但也有一些不同评价。
  有教育界人士认为,这个78条细则层次不高,更像是一个“好保姆”“好月嫂”的标准。有人担心,这会抹杀教师的个性。“千人一面的老师不会培养出个性丰富的学生。”
  杭州市上城区的天长小学“85后”教师任瑞芳告诉记者:“这些标准,其实平时老师们都在践行,只是现在被提炼出来,显得更为细致。”
  “作为一线老师,我觉得这些细则最终的目的不是束缚我们,而是让我们在教学上更为精细,给学生做好榜样,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任瑞芳说。
  杭州一位“80后”家长说,“好老师”标准中,最让她感动的是,“增加个别化的语言沟通,避免过多的群发短信”的内容,有个别老师喜欢在微信群里“示众”成绩好坏的孩子,身为家长,心里反感,但又不便提出,“这样的规定给出了明确的边界,有利于构建家校互信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健认为,78条这样的创意值得肯定,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教师提供精准精当的教育服务,是有必要的。另一方面,这有利于提升教师整体的职业形象。但在推广时要分层分类有弹性。各地宜根据学校乃至当地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教师个体的职业和发展阶段来推广。工作未满5年的新教师,需要明晰规则,而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会将细则转变为内心信仰。这样的探索和讨论,是有益的。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