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农村电商——插上“e”翅膀 “链接”大市场

2018-03-16 20:35来源:农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主持人的话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在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农产品上行困难、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电商专业人才稀缺等问题,仍然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电商的前进步伐。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为我国农村电商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推动农村电商健康发展?如何真正使农村电商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农村电商早已不再是陌生的词汇,它从星星之火迅速蔓延为燎原之势,成为新时代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电商发展更是势头迅猛,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电商扶贫已经覆盖499个国家级贫困县。仅以2016年为例,在阿里零售平台上,来自贫困县的活跃卖家超过33万家,共完成了292亿元销售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那么,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农村电商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来助力优质农产品与大市场无缝对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此展开热议,他们认为,农村电商还需要闯好“三关”。
  1 闯品牌关:讲好优质农产品品牌故事
  “电商对‘黔货出山’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年,我们将电商与贵州传统产业进行衔接,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万山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华茜在全国两会上讲述了自己的电商故事。作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的合伙人,华茜成立公司并申请商标,用市场化手段搜集当地特产,帮乡亲们把农产品卖出大山,其间交易量最高时一天内成功卖出3000斤米酒,合计1000余件,真正帮助当地乡亲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大问题。
  “我们本土的农特产品品质好,但因为老乡们大多还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生产,体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尽管通过电商打通了销售渠道,可是供应却跟不上了。”华茜说,农村地区对于特产的品牌意识偏弱,难以满足城市消费者对品牌和品质的高要求。农产品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流通市场,往往实现不了规模化生产,档次还是比较低。她希望政府多关注贵州等偏远地区的农业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农村农特产品实现多样化、特色化、规模化生产。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长李文辉表达了同样的看法。“电商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我们那儿的特色产品羊肚菌供不应求。但是好东西要通过电商卖出去,还存在两个问题。”李文辉坦言,一是优质农产品小而散,没有形成规模,需要一个大的龙头企业来带动;二是特色产业还没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千家万户的零星产业,抵御不了千变万化的市场风险。因此,优质农产品要对接市场,必须要有产业作依托,有质量作保证,有品牌作支撑,形成拳头力量,打入大市场。”
  “我们中国的农村不缺好的产品,缺的是好的品牌故事。”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对记者说,“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一定要学会讲明白一村一特的优质农产品的来龙去脉,还要用特殊的包装进行标识,同时农户种什么、养什么都要顺应消费升级需要,打造绿色、优质品牌农业,使农村的供给方和城市的需求方对接起来,才能真正把好的产品销售出去。”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