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破解农村融资难题——引来金融活水 润泽振兴沃土

2018-03-12 16:52来源:农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考卷上,“钱从哪里来”是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道难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必不可少,既要有“量”的保障,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更要有“效”的提升,管好用好每一分钱,确保花在刀刃上;还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当前,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会场,看看代表委员们就农村融资难题提供了哪些破解思路。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较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总体上看,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代表委员们建议,要加快推进农村各项制度改革,不断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建立适应农村产权制度和农业生产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确保乡村振兴“有米下锅”、活水不断。
  1 增——扩渠道 引资本 多扶持
  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上个经济周期,大量农村金融机构撤出农村市场,使得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代表委员们认为,解决好“钱从哪里来”是振兴乡村、推动城乡融合的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表示,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中的相当大部分从农村走出来,天然地熟悉农业、亲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机遇。对于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应该大力鼓励引导,稳定政策预期,优化投资环境,遵循市场规律,让更多的工商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董事长解学智认为,乡村振兴首先应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近两年,农业担保发展很快,有效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农业企业投融资的问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基础条件。相关部门应当出台更多政策措施,切实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作用,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拓宽农业企业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成为广大投资经营者的普遍要求。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恺建议,国家证监会等部门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贫困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在担保评级、征信融资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支持,适度降低上市融资门槛,放宽限额,开通渠道,鼓励支持贫困地区农业龙头企业融资上市。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扶持是关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建议,根据国家政策,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完善地方性法规,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完善财政金融机制,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扶持农业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为农业企业担保、贴息。
  2 减——轻税负 缓还款 优环境
  由于农业面临生产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流转土地不能抵押贷款、银行贷款门槛高、还款期限短、投资机构及基金不看好、小额信贷利率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城乡都有,农村的情况更突出,这与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有关。”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盘锦市副市长潘元松表示,盘锦市与农业银行合作,推出以财政风险补偿基金作为主要担保形式的“惠农贷”“扶贫贷”等产品,解决了过去相关主体抵押物价值不足、担保难寻的窘境,充分发挥了政府增信机制助推“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