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青岛如何破解“警力少救援多”难题

2018-02-02 13:27来源: 法制日报浏览:手机版
  “驴友”野游被困事件频频发生救援工作挤占大量警力资源
  青岛如何破解“警力少救援多”难题
  三九严寒,两名外地游客站在山东省青岛市八大关花石楼海域的礁石上忘情观赏海景,回过神来发现早已涨潮,礁石已被淹没过半,二人生命危在旦夕。大船搁浅无法靠前,小船被海风吹得到处乱转,无奈,救援人员只得跳入冰河救人……
  游客恣意野游让救援人员苦不堪言的事情不时上演,这种情况在山海相连、岸线绵长的青岛等海滨城市尤甚。
  难题怎么解决?青岛市公安民警创新思维,合纵连横,有效联合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破解了“警力少救援多”难题。
  任性野游频引事故
  青岛市公安局宣传处处长王海安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青岛市海岸线绵长曲折,岬湾相间,海岛众多,沙滩面广,礁石林立,山海相连。这里海岸线总长816.98千米,大陆岸线占山东省岸线的四分之一,有49个海湾和70个海岛。偎依在海边的崂山被称为“海上第一仙山”,风景优美,奇峰怪石较多。“这导致了很多外地游客到崂山探险,到礁石上玩耍,深山迷路、被困礁石等现象时有发生。”王海安说。
  青岛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民警李德诚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2017年,青岛市内的市南、市北、李沧三区游客被困礁石的达80余次,落水等其他涉海事故60多起。2017年,崂山分局110接报海上救援23起,救助群众42人;山上救援55起,救助群众108人。“但是,我们参与救助出警的110民警却数量有限,市南、市北、李沧市内三区仅有54辆警车、648名民警,崂山分局110仅有警车14辆、警力46人。
  “任性游客一般不走寻常路,遇险大都抻到天黑才打电话求救,不懂得积极配合,这些都给救援带来难度。这些任性的游客对公安工作造成了巨大被动,他们挤占了大量警力资源和公共资源。2012年初冬一天傍晚,接到‘驴友’老高在崂山失踪的报警后,民警冒着大雪夜以继日搜山,12天共有3000人次救援人员上山搜救,救援人员日上阵达千人。”说到青岛史上最大的一次搜救“驴友”行动,李德诚依然心有余悸。
  公安110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用有限的警力,联合政府和社会的各种力量,是我们解决‘野游被困’的创新之举。”王海安说。
  王海安介绍,近年来,青岛市110报警服务台年均接报各类非警务类求助、咨询事项约48万余起,占有效警情近三分之一。由于这部分非警务警情量大面广处置难度高,不但挤占了大量警务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民关系。近年来,全市公安110系统紧紧抓住该市全面推进城乡统筹的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有利时机,从接、处两个环节入手,进一步规范110非警务警情处置工作。其间,青岛市热线办专门制发《青岛市政务服务热线分类办理标准》,逐一明确了非警务类民生诉求主责部门单位,受理、办理标准时限等,并将办理情况纳入全市政府机关作风建设综合绩效考核。同时,积极推动110接处警平台与12345平台对接,实现110接报的非警务警情统一由12345平台转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办理反馈,并由12345对办理情况进行监督考核,真正打通了非警务警情分流落地“最后一公里”。“自试点运行以来,仅市北分局就已流转办结各类非警务求助事项300余起,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王海安说。
  一游客礁石摔伤,110接警后火速安排几辆警车在路口迎接120车辆,并通报122指挥中心监测实时路况,规划智能“绿波带”,同步与青岛交通广播FM89.7实时连线,呼吁途经社会车辆予以配合避让……这种联合急救场面,在青岛已经成为常态。
  原来,青岛110不断强化紧急救助“绿色通道”,与122指挥中心实现无缝衔接,与青岛交通广播建立实时联动协作机制,在开通110“绿色通道”后,通过广播呼吁社会车辆避让,最大限度提升救助效能。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