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云南:智能平台如何让减刑假释案全程“见光”(2)

2018-01-07 14:13来源:法制日报浏览:手机版

  “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效的要求,对我省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研发,统一使用,自上而下统一推进,达到了‘四个全面’和‘四个全覆盖’的要求,即全面互联互通、全面网上办案、全面依法公开、全面智能支持,实现减刑、假释案件全覆盖、办案部门全覆盖、办案人员全覆盖、案件数据全覆盖。平台运用便捷实用,具有超前性、兼容性和可升级性。”滕鹏楚说。
  据了解,该平台实现与刑罚执行机关互联互通,协同办案,案件数据安全高效,省去纸质卷宗流转的时间,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实现减刑、假释案件全程网上运行,案件处理批量化、自动化功能突出,易用性强。实现减刑、假释案件标准统一、流程规范、节点控制,监督到位。实现案件审理的无纸化、信息化、规范化,全方位提高减刑、假释案件的审判质效。
  “平台实现了办案模式的根本变革:一是提高办案效率,缩短办案时间。以每案节约1小时的办理时间计算,全省法院每年6万余件案件,可节约6万多小时工作时间,全省共64名办案法官,每个法官每年可节约937小时办案时间,缓解了法院当前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二是提高了办案质量。通过网上办案平台,系统自动生成法律文书,准确率达98%以上,减少了文字错漏,提高了文书质量;三是提高了案件流转速度。案件材料报送、文书送印、转交送达等实现网上一键流转,大幅提高了流转速度;四是促进了审判管理的规范化。通过信息化办案平台,实现案件的全程可见、可查、可控,实现了审判管理的规范化。2017年截至11月,全省法院通过信息化办案平台共办理减刑、假释案件20091件。”滕鹏楚说。
  科技法庭实现全程公开
  近日,云南省五华监狱服刑人员张明(化名)等3人减刑一案在昆明市中院开庭审理。不过,张明等3名服刑人员并没有坐在法庭内,而是通过五华监狱科技法庭,实现了“面对面”审理。合议庭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对报请减刑的服刑人员情况及服刑期间表现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讯问,听取服刑人员陈述。
  “这是云南法院强力打造科技法庭助推减刑、假释工作信息化工作的一个缩影。”滕鹏楚告诉记者,根据法律规定,对涉及职务犯罪、涉黑犯罪和金融犯罪的减刑、假释案件一律开庭审理。因关押服刑人员出监风险较大,过去我们采取的是到各监狱巡回开庭。但由于云南省地形复杂、监狱位置分散、交通不便等因素,巡回开庭耗时耗物耗力。而且,在监狱开庭,受害人、服刑人员家属或其他人员无法参与,达不到公开审理的要求。为节约成本,加大公开力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云南省高院与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多次协商,决定在全省监狱建设35个科技法庭。
  “目前,全省已建成了科技法庭29个。”白志刚介绍说,科技法庭可以实现远程提讯、远程视频开庭、庭审直播点播、庭审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光盘自动刻录存档等功能。远程提讯、远程视频开庭可以让法官、检察官不用再四处奔波,以互联网的联通代替人员的流动,法官、检察官、监狱民警、服刑人员在不同地域空间可以进行交流、对话,可以视频提问、举证、质证等,大大节约了外出办案的时间和成本。
  庭审直播、点播,将庭审从内部延伸到外部,实现案件审理全程公开,充分保护当事人的知情权,确保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置于阳光之下,避免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科技法庭的建设还具有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的作用:一是普通群众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学习、了解减刑、假释制度;二是刑罚执行机关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庭审视频联通到各个监区,组织其他服刑人员旁听庭审,可以让服刑人员学习、掌握减刑、假释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对他们进行法治教育;三是通过减刑、假释案件的开庭宣传,鼓励服刑人员积极改造,争取获得减刑、假释机会,有利于刑罚执行机关的狱政管理工作。”白志刚说,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引领未来,云南高院将抓住改革的契机,用科技化、信息化的手段,让科技服务司法,让司法服务人民,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记者 石飞)(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