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融合”的桐乡创举
浙江桐乡不是乡,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桐乡有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桐乡有茅盾,品过,便不曾遗忘;桐乡有创举,观过,便不曾沉默。 一个创举最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桐乡人给出的解读是,替老百姓说话,让老百姓满意。按此标准衡量“三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说它成功也不为过。如今,它已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每当谈及此事,当地干群满脸自豪。 像桐乡这样的沿海发达地区,很多社会新问题更加先发、更加集中,传统的乡村治理机制、治理方式率先面临严峻挑战:法律尊严和权威不时受到挑战,社会发生了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社会治理中百姓角色缺位等。 怎么办?桐乡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于2013年在高桥街道越丰村启动“三治建设”,取得经验后,再扩面提质。同时,还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三治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推进“三治融合”。 桐乡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潘川弟介绍说,近年来,桐乡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敢为人先,打造“三治融合”高地,创造了“大事一起干、好事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好经验。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著名政治学家俞可平教授认为,桐乡的“三治”实践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也是基层社会自治的一种有益探索,有可能成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突破性创新,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 自治,激发动能 “800多张表格,涉及项目上百,村里敲章都敲怕了,也不知敲章后的后果,考核的时候,满屋子都是台账!”桐乡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沈云波说,村(社区)变成了“小政府”,干部帮扶民生的时间被占用,与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远。政府其实下大力气做了很多好事,但群众并不满意。社会治理不应当政府包办,多元主体参与、群众监督,才是好法子。 “从哪里切题呢?回归依法自治,给双方减负,是近年来桐乡乡村治理的重点。”桐乡市民政局副局长尤良南介绍,桐乡开出两份“权力”清单: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36项)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40项),明责任清权利,精简评比,把20项清单外的事务清理出去,明确了“做什么”的问题。 怎么做?经验从基层来,智慧由群众出,党委政府“搭台”,但“戏”让民众来唱。 高桥街道一马当先,在镇级建立“百姓参政团”、村级建立“百事服务团”。参政团对党委政府重大事项“参政议政”,发出百姓声音,“大事一起干”。领导班子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协调各方利益诉求,提取最大公约数,最终达成共识;“百事服务团”以“便民利民、有求必应”为宗旨,为群众提供贴心的组团式服务,谁家电器坏了、房子漏了,打个电话,服务团马上上门服务,“事事有人管”。 桐乡现有69万户籍人口和42万外来人口,孕育了众多社会组织,他们在自我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势独特,桐乡顺势而为,将之登记、备案,以便管理或购买其服务。目前登记注册378家,由于服务专业,群众满意度高;备案2100多家,多数是志愿服务力量,在爱心帮扶、矛盾化解等方面效果突出。 有一支志愿服务队名气很大,名叫“乌镇管家”。平日,他们可能是晨练的路人、买菜的大妈,又或者是奔走的快递员、出租车司机。一旦碰上统一行动,他们迅速集结,戴上印有“乌镇管家”logo的服饰,整齐划一,走街串巷,解纷争、捡垃圾、疏交通、报险情。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