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黑科技”频出机器越来越像人 砸饭碗还是造饭碗?

2017-12-24 13:07来源: 经济日报浏览:手机版
  过去一年中,人工智能成为互联网行业最热门的关键词。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无人超市、自动驾驶、引导机器人、城市大脑……这些最吸引眼球的“黑科技”们,实际上也都是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投射——
  机器观察世界,机器学习规律,计算能力的提升让神经网络的建立成为可能,海量数据的出现则让人们有“筹码”训练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由此变得真正聪明可用。市场研究机构赛迪研究院预计,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2697.3亿元,增长率达到17%。
  “作为一项改变世界的技术,人工智能已经到了从实验室走入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日常生活的‘临界点’。”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说。
  梳理过去一年的技术发展,走出实验室,人工智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伴随着人工智能进入实用,它到底是抢夺还是创造了工作机会?面向未来,人工智能的风又将朝着哪个方向吹?
  机器越来越像人了
  “今天会下雨吗?”“附近有什么餐厅?”观众提出各种问题,屏幕上随即显示出答案,但这并不是依靠语音识别,而是通过识别唇部动作来判断观众说了什么。搜狗把这套业内首个非特定人的中文唇语识别系统带到了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
  同这套唇语识别系统一样,改变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突破口”。搜狗CEO王小川表示:“我们一开始用键盘,后来用鼠标,再后来用触屏,到现在用语音、手势、表情输入。人工智能使得机器开始去适应人的方式,而不是人去适应机器。”换言之,就像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所说的那样,机器越来越像人了。
  从这个角度讲,巨头们对人工智能的热情,正在于人工智能降低了人与机器的交互难度,伴随人口红利期的结束,互联网竞争进入“下半场”,交互“门槛”的降低意味着可以让包括儿童、老人等人群纳入新用户。
  智能音箱产品的走红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百度、阿里巴巴、小米、科大讯飞纷纷加入智能音箱争夺战。猎豹移动CEO傅盛说:“拿我们的小雅音箱来说,谈不上多智能,但它好用,小朋友不会打字,也可以和它交流,直接跟它说我要听什么故事。”刘松同样表示:“与键盘相比,手机触屏便于操作,让用户规模增加了几十倍,人工智能则带来了新一代的交互,只要能说话,就可以和机器交流,这种交互更具有普惠性。”
  视频网站YouTube上的自动字幕则是另一个降低交互门槛的故事。谷歌大脑负责人杰夫·迪恩表示:“通过机器学习,我们给超过10亿个视频自动加上字幕,让世界上近3亿聋哑人可以知晓视频的信息。”
  交互方式的变化,也意味着人工智能更有效率地连接着人和信息。傅盛表示,人工智能是大连接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像汽车提升着出行效率一样,人工智能也在让更多人更容易找到需要的信息”。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告诉记者:“对话式计算是计算领域的下一个伟大转变,它将人类语言的力量与机器学习的智能结合在一起,能应用在所有人机交互领域。我们期待人工智能对话成为人们发现和获取信息并完成工作的新渠道。”
  “砸饭碗”还是“造饭碗”
  当机器越来越像人,能够做人的工作,这是否意味着它们会抢走人类的饭碗?
  来自互联网业界的声音相对乐观,一个普遍的观点是: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正在发生,但被取代的主要是重复性的工作,人工智能也会带来新的职位,让人类可以从事更多创造性的工作。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敏的话颇具代表性:“对未来,我看到更多的是机会。很多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空出来更多时间做创造性的东西,或是享受创造性的内容。这将为设计师、艺术家带来更多可能性。”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