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 ——部分“百名红通人员”归案(3)

2017-12-10 13:09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浏览:手机版


  工作组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了摆事实讲法律,坚决打消其侥幸心理的策略。依据前期侦查结果,亮出一系列铁证,使其心理防线开始瓦解。之后,专案组乘势而上,耐心细致向其讲解回国投案自首、主动退缴赃款的宽大政策,有理有据地为其分析拒绝配合的严重后果。在中新两国联合执法的强大压力下,经过32次正面交锋,终于使闫永明认识到回国投案、退缴赃款是最好的选择。

  2016年11月12日,随着从新西兰飞来的航班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潜逃海外15年的闫永明结束了逃亡生涯。闫永明归案再次表明,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避罪天堂”。

  从“我有错”到“我认罪”

  2017年10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百名红通人员”头号嫌犯杨秀珠贪污受贿案,在听完法院宣判后,杨秀珠当庭表示认罪不上诉。

  就在一年前的11月16日,杨秀珠归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确实是我的错,我要认账。”

  从“我有错”到“我认罪”,背后折射着中央追逃办、浙江省追逃办等部门的艰辛努力。杨秀珠刚刚回国时依然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自己作为“百名红通人员”头号嫌犯,主动回国投案自首,对其他外逃人员归案具有引导意义,只要把赃款退一退,应该不至于吃牢饭。此外,她还以为经过13年,许多证据都烟消云散了,便不积极配合调查,对犯罪事实百般抵赖。

  经过仔细分析,浙江省追逃办采取两步走的战略。先为其治疗眼疾,给予人文关怀。同时,固化杨秀珠案的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条。在此基础上,严肃指出杨秀珠的犯罪事实及证据,并向其讲解涉嫌犯罪的罪名及追诉标准和判处刑期。严厉“敲打”与苦口婆心并用,摆事实、讲道理,讲政策、讲法律,杨秀珠的思想逐渐发生了转变,认识到自己的罪行,最终在法庭宣判时当庭表示认罪服法、不上诉。(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李鹃 整理)(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