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粮食主产县缘何吃销区“回流粮”

2017-11-06 14:01来源:《瞭望》新闻周刊浏览:手机版
  当前南方早籼稻托市收购工作已完成,中晚稻即将陆续收获上市。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南方粮食主产省份江西部分产粮大县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产区新粮因价格贵质量低,不受加工企业欢迎,难以进入大米消费市场;但拉到千里外销区“走一遭”,来年成为旧粮,价格变便宜以后,再被重新拍回产区当口粮。这些不断“回流”产区的粮食多是销区地方储备轮换稻米。
  业内人士认为,“回流稻”是当前产区“新卖粮难”现象的重要体现,是当下新稻比大米贵、产区稻比销区稻贵、国内大米比进口大米贵等情况催生的非正常现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业专家指出,各地需加快探索粮食生产经营体系改革探索,理顺粮食市场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商品粮基地千里外“买米吃”
  “今年共收购稻谷1800吨,其中1500吨当季早稻运往广东补库,另外300吨从浙江拍回的轮换粮用于加工大米。”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江西余干县金瑞粮油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盛永乾说,目前同行大都愿到浙江、广东等地拍三年一轮的轮换粮用于大米加工。
  尽量控制成本,一般是市场经营中需要考虑的情况。但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江西余干县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当地却出现大米加工企业,每年从千里之外的销区浙江省购回粮食加工成大米的现象。这些粮食多是从当地或周边产区贩卖过去的储备粮,相当于经历过两次运输成本的叠加。
  吃销区“回流粮”的现象并非只出现在余干县,在江西部分粮食主产县多少都有存在。长期以来,工业经济更发达的广东、浙江等地区,一直是江西大米的主要销区;江西粮食主产县的大米加工企业在本地收购稻谷,加工成大米运到这些周边省份销售,如今这种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
  江西高安市粮食局副局长熊够华说,作为全国产粮大县,高安粮食商品率达到70%以上。但这些粮食当季收上来时,在本地市场消化不旺,多先被贩卖到周边省份用于储备粮补库或加工消费,其中一些储备粮轮换之后又被产区大米加工企业拍下、运回,加工成大米销售。
  江西金佳谷物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西粮食加工行业的“领头羊”,公司负责人何霞光表示,近年来,从广东等沿海传统粮食销区拍来低价粮,运回江西加工大米,已成为难以抗拒的趋势。去年,他们也买过一万吨广东低价出库的地方储备轮换粮。
  本刊记者还了解到,不仅销区储备粮不断回流,近两三年,国外大米通过粤、桂、浙、闽等沿海地区,进入江西粮食主产区的也越来越多。江西一家大米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市场行情不好,大米价格低。为控制成本,他的1.2万吨大米中就掺了约30%的低价进口大米。这位大米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产区稻谷拉到销区,然后其中一些稻谷和国外大米再返回产区加工成大米,与产区本地粮加工成的大米进行竞争,成本上反而更有优势。
  “回流粮”更受青睐
  江西粮食主产县用销区“回流粮”加工大米的背后,存在市场上新稻比大米贵、产区比销区稻谷贵、国内大米比进口大米贵等产区粮“逆成本”现象。
  部分产区大米加工企业坦言,扣除成本以后稻贵米贱,新稻价格更高,为降低成本,不用或少用新粮,已成为大米加工企业的生存“法则”。江西丰城市一位大米加工企业负责人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当前新上市普通早籼稻因储备粮需要,市场收购价已经达到国家粮食保护价,为每吨2600元,最终加工成大米后综合价值却只有约每吨2512元。
  由于稻、米价格倒挂,企业没有实力更不愿意在市场上与国家政策性收购竞争,因此大量产区新稻被贩运到销区进行储备;产区企业大米加工用粮,大多选择年份早的低价出库轮换粮。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