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评论 >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师生畅谈学习十九大报告体会“抓住环境保护(2)

2017-10-23 22:54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浏览:手机版

    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这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红线’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的划定将确保我国的粮食供给。‘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也是一个全新的提法。此外,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曹明德说,“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已经从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专业毕业的柴云乐始终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他在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之后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深化。过去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的实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法律、机制上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一国生态文明建设与该国能源利用方式密切相关。现在能源行业相关改革如火如荼,而现行能源法律体系并不完整,需要进一步完善。”
    曹明德认为,为了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必须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构建相应的经济、技术、法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着力解决好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让违法者为其环境违法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生态法治建设的着力点是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新格局。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在气候变化等国际环境公约、条约、协定等履行上,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