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让审理者裁判 由裁判者负责 ——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2)

2017-10-18 13:29来源:人民法院报浏览:手机版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格吉勒图案、念斌案、陈满案等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得到纠正。为构建防范冤假错案长效机制,在中央政法委的部署下,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强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敢真正“动奶酪”

  司法体制改革,是司法领域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破的是利益藩篱,触动的是灵魂深处。

  推行司法责任制,是司法改革的“牛鼻子”。

  为此,201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明确裁判文书由办案法官自行签发,院长、副院长、庭长对未直接参加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不再进行审核签发。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开始逐渐在全国法院推行。

  目前,司法责任制改革在试点法院全面推开,绝大多数案件取消了院庭长审批,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数量明显下降,专业法官会议等组织在统一法律适用方面日益发挥作用。

  “院庭长原来享有的案件审批权、文书签发权等都被削减了,他们的权力被明文关进了权力清单、负面清单以及责任清单的笼子里,说明这场改革是真正‘动奶酪’的改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表示。

  建立和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被认为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另一重头戏。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就是将法院工作人员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其中核心的内容是法官员额制改革,因其是对法院工作人员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涉及每一位干警的切身利益,是一场动自己“奶酪”的硬仗,被视为是本轮司法体制改革中“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从全国法院范围来看,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已经被总体“啃下”。据了解,全国各级法院已全面完成员额法官选任工作,共产生入额法官12万余名,约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总数的32.8%,员额法官选任工作总体平稳有序。

  随着司法责任制、法官员额制等改革举措的逐步完善,司法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定,司法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

  但改革没有休止符,改革一直在路上。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唯其艰难,方知勇毅;唯其磨砺,始得玉成。(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