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知识产权法院为万众创新撑好保护伞(2)

2017-10-16 17:59来源: 中国法院网浏览:手机版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三个法院共受理案件46071件,审结33135件。

  勇于探索 为司法体制改革探路

  “上个礼拜,一个星期我就开了16个案件的庭!”

  2015年4月16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宿迟在首届中国知识产权法院论坛上表示,“作为法院院长,我首先是法官,法官不能脱离审判,我们正在探索把院庭长办案实现常态化。”这项新的尝试,跟改革前院庭长一般不参与案件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知识产权法院设立之际,正值新一轮司法改革深入推进,因而受到高度关注,也成为观察司法改革的一个新窗口。

  作为司法改革先行者和排头兵,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积极探索符合知识产权司法规律的审判权运行机制,率先推行法官员额制、司法责任制、机构设置扁平化等。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还开创了审委会直接开庭制,在安徽华源医药公司诉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一案中,首次由审判委员会全体委员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案件。

  知识产权法院法官们纷纷表示,这是法官生涯中感受最彻底的一次“放权”,职业尊荣感很强烈。

  在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做了2年多技术调查官的邹享球,是三家知识产权法院中第一位出现在法庭上的技术调查官。

  技术调查官是知识产权法院从2015年开始引入的“新角色”。

  邹享球第一次“亮相”是2015年4月参加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的开庭。这时,距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知识产权法院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活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宣布启动建立技术调查官制度刚过去了4个月。

  今年8月周强院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称,三个知识产权法院均设立了技术调查室,共聘任61名技术调查官。技术调查官在1144件案件中为法官提供专业技术咨询,确保了技术事实认定的中立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放眼国际 传播中国法治好声音

  2015年9月9日,在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发布工作运行情况显示,涉外案件较多,占一审案件总量的39.4%。

  在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之初,世界法学家协会(WJA)主席亚历山大·贝拉洛维克曾说,中国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做法,体现了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高度重视及大胆探索,值得持续关注和期待。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副主任吕国良认为,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是中国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改革的重大核心举措,此举也引起了世界上广泛的关注。“这个信息要求我们能够关注这方面的发展,把中国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中国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在知识产权审判方面,改革成效和标杆作用逐步显现,司法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展示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形象。

  为了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司法的国际影响力,最高人民法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订合作备忘录,以知识产权法院为依托,深化多领域合作。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