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公安 >

十八大以来政法机关有力之举换来全方位平安(2)

2017-10-12 22:41来源: 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千万家庭的幸福平安。今年以来,公安部组织各地公安机关持续深入开展以食品领域为重点的打假“利剑”行动,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上半年各地破获食品安全犯罪案件3500多起,有力守护了群众餐桌子的安全。 

  防范风险能力不断提升 

  当今世界已进入风险社会,我国国内风险因素也日益突出,新隐患增多,各种潜在危险源大量存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至高境界,就是实现对各类风险预测预警预防。 

  2016年10月10日至11日,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5年来,各级政法机关将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域从“后置”变为“前置”,从“被动”转为“主动”,努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测预警预防转变,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公共安全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是社会安定的风向标。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骨干工程。 

  2015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出全方位部署。9月23日,在辽宁大连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以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手段创新为动力,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 

  各地通过大力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了公共安全网基本框架,对防控好公共安全风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极大提升了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福建、江西、重庆等地探索建立社会稳定指数信息系统,通过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对案情、社情、舆情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实现了对各类矛盾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江苏、广东、山东等地加强各类公安信息系统和指挥调度平台的深度整合、集成应用,努力实现情报研判、决策指挥、联动处置一体化,提高了打击效能和整体防控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互联网应用建设,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如今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落地生根,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大重要利器,照亮了百姓平安路。 

  经济风险是基础性风险,是诱发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的突出风险源。其中,经济犯罪是滋生、放大经济风险的重要因素。 

  各地深入研究经济运行新趋势,重拳整治经济金融市场乱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处置得好,必须早发现。上海、江苏等地成立金融安全防范打击机构,完善跨地区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了金融风险发现、预防能力;山东等地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可疑资金和人员的监测和预警,避免群众财产安全蒙受损失。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演进,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渗透、融合、驱动作用日益显现,带来的风险挑战日渐增大。 

  各地打破以传统办法对付网络犯罪的思维定式,深入研究网络黑灰产业链产生蔓延特点,完善全产业、全链条打击整治机制,提高线索发现、全程追溯、证据固定、依法打击能力,以立体防控链摧毁犯罪产业链,坚决把网络犯罪高发态势压下去。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