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过“生态亏”,要吃上“生态饭”——一个“生态钉子户”的绿色(2)
为破解“干旱”,杜蒙县开通了多项水系连通、生态补水工程。目前,全县水域面积已恢复到205万亩,栖息鱼类超过60种,连对生态最为“挑剔”的白鹭也在此栖息。 “以前都不敢穿白衬衣,一是怕冷风钻,二是太脏洗不过来。现在风小了,沙少了,想穿啥穿啥。”郭丽华说,2014年杜蒙县摘掉了“国贫帽”,自己干啥都有了精气神儿。 吃过“生态亏”,要吃上“生态饭” 眼看搬到邻村的乡亲们打起了零工、开起了饭店,一年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还有的靠迁入地的水多土好,办鱼塘、开鸭舍,也都找到了脱贫之路。郭丽华两口子不是没想过走。 她清晰记得风沙湮没村庄、乡亲们举家搬迁的慌乱,也记得在沙地里把树种起来的辛苦。“我就要守着这里。”郭丽华说,她对生态的珍爱是融于血、刻于骨、铭于心的。 “我不信,有这么大的‘泡子’、这么好的草场,就富不起来?”凭着这股倔劲儿,去年起郭丽华夫妇花10万元承包了两个水面,共1500亩。 每天凌晨,夫妻俩就起床摸黑撒网,到了傍晚回到船上收网、分筐。“好的时候一天能打3000斤大小鱼虾,卖到周边县市,也卖到南方。”吃上“生态饭”的郭丽华说,“儿子上大学的钱不用愁了。” 午后,阳光从成排的杨树林里泻下来,郭丽华打心眼儿里喜欢。每逢雨后,树林里总有些周边的市民驱车来采蘑菇。今年,一条新修的公路从家门口穿过,郭丽华又多了新念想:“路好走了,来的人就更多了,我希望办个农家乐……” 夕阳西下,湖面上几条木船穿梭、停靠,芦苇荡随风摇曳,彩霞绚丽如画。悠远的水岸线上,重新铺砌的绿色正在生长、蔓延……(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泰国股市创24年来最高收盘点位
- 下一篇:第16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沧州落幕
相关阅读:
- 加州限制亚裔生入学法案暂搁置 将听取华人意见 02-28
- 青海将向59.6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两节红包” 12-09
- 新疆吐鲁番托克逊再掀全民集中宣传反恐维稳高潮(图) 06-04
- 刘延东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并发表演讲 07-31
- 那仁和布克牧场住村干部坚持做到 “三个结合” 09-27
- 八项规定两周年述评:铁面执纪形成强大震慑 12-02
- “指尖消费”将强势拉动中国经济 03-09
- 地方职工福利:多省节日慰问全年不超1千 上海不超400 02-09
- 民政部门对冬季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展开救助行动 12-01
- 东航北京新机场主基地开建 06-29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