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检察院 >

《巡视利剑》第三集|震慑常在(3)

2017-09-13 18:24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浏览:手机版

  【案例】

  多方掩盖非法所得

  在淮南,巡视组听说曾经和杨振超搭班子的市长曹勇正被立案审查,其中有涉嫌在工程项目中牟利的情节,而对杨振超的反映也正是同类问题。巡视组向曹勇询问情况,获得了杨振超利用内弟参与淮南市工程牟利的明确线索。

  杨振超任职淮南市委书记期间,主持山南新区的开发工作,他授意内弟“招商引资”拉来企业开发房地产,然后利用职权为这些企业顺利获得土地、政策支持等事项提供帮助。这些企业则给杨振超内弟大量干股作为回报,内弟自然要将部分获利“转交”杨振超。

  杨振超曾经为一个老板办事后,向对方索要一套上海的房产,由他占有使用,产权却放在老板名下。巡视之后,出于担心杨振超又找这名老板补签了虚假的租房合同,这套位于上海黄金地段价值1800万的房产,象征性地按每月4000元补了租金,试图以这种方式掩盖事实。

  【启示】

  杨振超和陈树隆都曾经长年担任企业一把手,此后虽然从企业到了党政机关,但逐利至上的价值取向却从未改变,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将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严重破坏政治生态。这条亦官亦商的道路,最终通向的是毁灭。

  当权力遇上贪欲,再加上心存侥幸,往往会令人盲目,忘记了一些其实并不复杂的道理。执掌权力者既需要时刻自我警醒,从监督制度上也必须时刻有利剑高悬。巡视要保持它的锐度,需要不断自我磨砺,推陈出新。

  3 不断改革创新,使巡视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好工作创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形势发展,推动巡视内容、方式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与时俱进,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巡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巡视利剑作用的发挥、全覆盖的实现、“回头看”成为常态,都离不开改革创新。

  十八届中央巡视从一开始就打破既有模式,进行了多项改革创新。从2013年第一轮巡视开始,就探索实行“三个不固定”,不再是固定人员长期固定巡视某个地方或领域,而是巡视组组长、巡视对象、巡视组与巡视对象关系不固定,巡视组长实行“一次一授权”。十八届中央历次巡视,都是到了动员部署会上,才公布巡视组长授权任职及任务分工的决定。

  之所以巡视组能在短短一两个月内,在全然陌生的环境和对象中找准问题,科学的程序设计和组织制度、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发挥了很大作用。从开展专项巡视、实行一托二、探索机动式巡视,到广泛谈话、核查个人事项报告、下沉一级了解情况等,一轮轮巡视下来,提炼出了多项有效管用的制度和方法。

  2017年2月27日,第十二轮巡视拉开序幕。这是十八届中央最后一轮巡视,而改革创新并未止步,首次“机动式”巡视亮相。“机动式”巡视更加短、平、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很短的工作时间里,迅速准确发现问题,推动被巡视对象解决问题。

  【结语】

  巡视永远在路上,创新也需要永远在路上。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使巡视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精准地击中问题,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更好地服务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