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检察院 >

《巡视利剑》第三集|震慑常在

2017-09-13 18:24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浏览:手机版

  经常杀个“回马枪”,只要过去的问题没有见底,没有彻底解决的,还是要杀“回马枪”。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要继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报告反馈、整改落实、队伍建设等工作机制。要创新组织制度,内部挖潜、盘活存量,充实队伍、优化结构。要创新方式方法,更专、更活、更准。

  ——习近平

  本集梗概

  十八届中央巡视从一开始就打破既有模式,进行了多项改革创新。巡视“回头看”实际上就是再巡视。王三运和虞海燕在“回头看”中的落马,突显了“回头看”的利剑作用,释放出“巡视不是一阵风”的强烈信号。

  科学的程序设计和组织制度、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使一些隐藏伪装很深的违纪违法问题,也在巡视中被发现。通过“下沉一级”的方法,被吹捧为安徽股神的陈树隆现出原形。巧妙掩盖非法所得的杨振超也难逃惩处。

  《巡视利剑》第三集《震慑常在》,敬请关注。

  1 “回头看”就是政治复查,是围绕政治的再巡视

  “回头看”是十八届中央巡视的重大制度创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首次提出了巡视“回头看”的设想。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巡视汇报时明确指出:“巡视过的31个省区市,不是一巡视了就完事,要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让心存侥幸的感到震慑常在。”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对省区市开展‘回头看’,特别是对那些整改不力、查案不够、震慑不大的地区,要优先安排,决不能让他们觉得巡视是‘一阵风’。”

  “回头看”就是政治复查,是与时俱进的新巡视、围绕政治的再巡视。既紧盯老问题,检查整改落实情况,更注重发现新问题,对没有见底的问题再了解,紧盯党内政治生活,延伸放大震慑效果。一些第一次巡视后本以为侥幸过关的腐败分子被“回马枪”挑落马下。

  【案例】 落马背后有着漫长的较量

  2014年第一次巡视时,虞海燕是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此前他曾经担任酒泉钢铁集团的一把手,巡视组接到了不少对他在酒钢任职期间的问题举报,巡视结束后,中央纪委对巡视移交问题线索展开调查。

  对此,虞海燕是恐惧的,所以他想方设法地去接触一些纪检干部,去拉拢腐蚀这些人。中央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的原副主任明玉清,想利用虞海燕的权力,为经商的儿子在甘肃拉项目。2014年巡视之后,明玉清不仅把中央纪委的调查内容向虞海燕通风报信,甚至最终胆大妄为地帮助虞海燕抹平问题,将他的线索作了了结处理。

  虞海燕认为已经平安着陆,感到有恃无恐,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变本加厉。正因为如此,第一次巡视之后,纪检机关仍然不断收到关于他的举报,而且又多了不少新问题。巡视“回头看”进驻甘肃后,也迅速接到了不少相关反映。

  虞海燕把大量酒钢公司的亲信调到兰州市多个核心部门、核心岗位任职。跟随虞海燕从酒钢走进兰州,就等于坐上了提拔的高速列车,人们因此戏称他们搭上了“酒钢号”。除了“酒钢号”,虞海燕还整合设立了一个叫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的部门,先后选调141名青年干部进入督查室“锻炼”,提拔使用其中76人到重要岗位工作。虞海燕让亲信金晋哲主管督查室,经常通过“培训”向这些青年干部灌输效忠观念,培植个人势力。虞海燕授意对市委市政府定点接待场所金城山庄3号楼进行了豪华装修改造,长期占用,作为他和一些关系密切的下属和老板们吃喝聚会的秘密据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