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新闻中心 >

荒漠化治理的“鄂尔多斯样本”(3)

2017-09-10 13:23来源:《瞭望》新闻周刊浏览:手机版

  “十二五”以来,鄂尔多斯生态治理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美丽鄂尔多斯”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实际行动,逐渐形成了个体、集体、企业、社会、国家齐力推进的新局面,揭开了创造绿色奇迹的崭新一页。

  科学植树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亿利集团为代表,他们吸取群众的智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路划区、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地,总结开发出气流种植、削峰填谷、甘草平移等100多项固沙种植技术,并用专业队工程造林,收到了大规模、低成本、速度快、成活高的效果。

  人与生态和谐发展
  “毛乌素”是蒙古语,意为“坏水”。毛乌素沙地是京津地区风沙源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沙漫卷,植被稀少。如今,治理率达到70%。初秋的九月,毛乌素腹地乌审旗细雨绵绵,绿野葱葱。

  毛乌素沙地南部的井背塘,沿着一条8公里长的柏油路,小鸟啁啾,野花怒放。殷玉珍的生态庄园镶嵌在绿色的海洋中,在绿树成荫的林下,西瓜、桃子、李子果实累累,小米、玉米、绿豆丰收在望,几百只羊在围栏里吃着饲草。近两年,殷玉珍在6万亩的绿地上几万株几万株地种植油松、樟子松,用常青树逐渐取代耗水的杨树。

  黄河如一把巨大的弓弦,奔流在库布其沙漠的北面。历史上黄沙和黄河曾几度握手,一旦多处握手,母亲河将面临深重的灾难。鄂尔多斯人最早在这里织绿,数公里至几十公里宽的锁边林带紧紧地守护着母亲河的安澜。

  亿利资源集团在沙漠里种植5万多亩甘草,建起七星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污染零排放的煤化工园区。

  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王连斌一家,为了躲避沙害,于1992年被迫举家外迁谋生。当时,他所在的村民七社20多户人家搬走了近一半。两年前,他和老伴又返回了家乡。“当年,流沙快把村子占了”,他说:“如今,草木萦绕,庄稼繁茂,流沙已不见踪迹。”随着外迁人员回归,村民增加到了30多户。

  林草丰茂,百鸟筑巢,生态改善了,小气候随之变好。天鹅、白鹤重现鄂尔多斯湿地,飞鸟、兔子、狐狸、野鸡出没在树林里。鄂尔多斯市气象局数据显示,近3年的降水量都在350毫米左右,较前几年的300毫米明显增多。

  治了一辈子沙,如今开始享受绿色带来的喜悦。乌审旗纳林河林工站原站长、79岁的钱占发说:“如今的毛乌素沙地生态状况达到了近百年来的最好水平,成了生态和农牧业、生态和工业、生态和人和谐发展的美好之地。”杭锦旗旗委常委、副旗长阿·乌宁其说,生态好带来了农牧业和工业大发展,带来了旅游业大发展。

  今天的鄂尔多斯,人在绿中,城在绿中。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名副其实。截至2016年底,全市森林资源面积达到了3480万亩,森林覆盖率和综合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26.7%和70%左右,较2000年分别提高14.54个和约40个百分点。(记者 李仁虎 任会斌)(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