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如何让普法嵌入执法全过程? 须以案说法就案普法(2)

2017-09-04 20:23来源:法制日报浏览:手机版
  目前,全国已有9个省市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

  有了责任清单,每个部门皆有“责任田”,每个单位都有“承包地”,普法责任“包产到户”,直接解决了普法职责不清、工作软而不实等问题。

  真刀真枪抓落实,着力点在“嵌入”。

  如何让普法嵌入执法全过程?

  先看江苏,质检部门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行政争议大幅下降,行政复议撤销、变更率由9.9%下降为零。

  过去简单执法、一罚了事,现在以案说法、就案普法,让老百姓一看便知、一听便懂,主动认罚。

  再看山东,于欢案二审网上庭审直播,点击量超两千万次。针对舆论质疑,司法部门及时回应、公布进展、不偏不倚,把对热点案件处理的过程,变成面向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一件于欢案,四两拨千斤。只要巧用力、用巧力,每个案件都可以转化成法治宣传教育的载体,人民群众从中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使法治成为全民的信仰。

  还有上海,今年出台了行政诉讼庭审旁听工作意见,明确市政府法制办分批组织领导干部旁听庭审,今年有望实现市级政府部门参与旁听全覆盖。

  法庭即课堂,法官即教官,领导干部身临现场,感受司法程序,领会法律运用,使案件审判过程,成为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推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真刀真枪抓落实,关键点在“理念”。

  以往一些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常相脱节。实践惯性带来思维惯性,多年积习已养成,一时间要扭过来,何其难哉?

  再难也要转变,而且要抓紧扭转。就像安徽省司法厅副巡视员杨晏平说的:“如果自己的观念不变,普法模式就很难改变,实效性再怎么强调,也只会差强人意。”

  中央改革意见下发后,安徽不畏难、不观望,针对意见落实情况,对省直89家单位开展自查,并组织8个督查组,对40家主要执法单位开展督查,督查结果作为省委综合考评依据。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意味着普法主体责任变了。从普法办“小马拉大车”,到各部门“大马拉大车”,其最终目的,是真正建立起大普法格局。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对普法办来说,也意味着革命。从“一线演员”转型“导演”,普法办主业已不是普法,而是考核普法、组织普法。如果行动犹豫不决,结果必将贻误大局。

  普法人如何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站在人民利益的高度,转变观念、突破瓶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在杭州培训班上的一席话,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要有忠诚党的法治事业的视野,要有热爱普法依法治理事业的责任心,要有敢为天下先、不输给任何人的勇气和毅力,不因循守旧、照抄照搬、固步自封,创新标准,提高要求,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