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检察院 >

砥砺奋进的五年|网信建设助推办案质效提升

2017-08-20 12:51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你是谁?”“我是案管机器人……我可以帮你查询案件,也可以帮你预约会面。”近日,一款萌萌哒的机器人亮相江苏省检察机关第二次网信大会,与会人员纷纷与之对话合影。

  江苏省检察机关刚上线的“案管机器人”,并非仅有一个萌形躯体,背后更包含早已融入检察机关智能辅助办案、对外监督、内部管理于一体的智能辅助系统。它被视作司法不规范的“终结者”,更是智能辅助办案时代的“开启者”。

  拥抱互联网新时代的正确姿势已经找到,但纵观近年来江苏检察机关网信建设发展,这依然是一个“变不可能为现实”的攻坚克难历程。

  创新矩阵初具雏形:自研项目遍地开花

  走进江苏省昆山市检察院,陈旧的办公楼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已有些许违和感。但在检察长俞军民看来,“老楼”同样装得下“高精尖”。在7月初的2017年全国检察机关科技装备展中,他代表全国近3000家基层院作了发言。

  “我们技术部门有7个人,在基层院算多的,不少人掌握不同的编程语言或网络技术。”俞军民在记者面前流露出技术自信。

  这股自信并非空穴来风。2010年初,昆山市检察院创新搭建了政法信息共享平台,公检法之间实现案件信息网上流转;2012年建立全国首个“远程视频审讯系统”,后建成“远程庭审系统”;2012年又率先建设规范专业的刑事检察办案区,实现公平正义“看得见”;无人机,电子取证,驻所检察室电子信箱系统……在该院,很多高新技术都找到服务检察工作的切入点。

  “我们创新的精华也很快被苏州市院吸收。”俞军民介绍。2012年,经苏州市检察院扩展升级,覆盖全市的政法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成立。2013年,刑事检察办案区也全面推广,并相继构建了智慧侦查工作平台、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办案场所信息化应用系统。

  苏州是江苏省检察机关网信建设的典范。江苏省检察院分管网信工作的副检察长王方林告诉记者,从硬件的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到全省检察信息数据中心,从数据超5亿条的职务犯罪侦查基础信息查询平台到控申信息管理系统、刑执工作平台等特色软件,这几年,江苏科技强检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歇。除苏州外,常州的“常检云”应用系统、无锡的“智慧侦查”平台及镇江的“虚拟侦查中心”等各具地方特色的应用项目也极为亮眼。到了2016年,江苏省检察机关已有自建信息化应用系统180余个。

  尽管各地亮点频出,但在王方林看来,这些亮点只是“盆景式”的,其背后隐藏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系统虽多但分散,存在同质化、重复建设情况,缺乏统筹规划设计。同时,信息资源孤立,缺乏统一信息平台汇聚互联,共享应用。而且,在开放互联程度、专门人才储备上也存在短板。”

  如何进一步整合共享、深化创新,充分发挥各地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问题很快聚焦到全省层面。

  战略规划全面升级:智慧检务进展迅速

  2016年4月,江苏省检察院成立了以检察长刘华为组长的网信工作领导小组,抽调15名业务骨干组成网信办。从以往的临时性组团开工到实体化运作,这种模式得到最高检的肯定。

  “经过赴兄弟省学习,并多次召开研讨会,我们最终制定了358战略。”王方林介绍,358即围绕构建“网上检察院、掌上检察院、实体检察院”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检察院的总体构想,力争3年时间实现硬件标准化、软件智能化、应用规范化,初步建成全省检察机关网信建设一体化格局;5年时间通过各种智能服务,基本实现数据深度挖掘、智能分析研判,为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通过8年时间,将检察机关经验做法构建应用模型,通过数字再造,实现智慧检察、按需所取,全面提升检察实战能力。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