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盐碱地上喜迎绿色丰收

2017-08-11 13:23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在陕西省大荔县东北部的黄河崖畔,有一片万余亩的黄河滩,这是小坡村人赖以生存的土地。

 

  小坡村有村民小组13个,共计968户4200余人,土地面积1.5万余亩,其中塬上5000亩、滩下1万亩。

 

  过去的小坡村靠塬上人均一亩多地刨食,仅够维持生计。滩下万亩盐碱地,因环境恶劣,不长庄稼,村民只能望滩兴叹。“渠烂坡断遍地碱,远看水一片,近看全是碱。”小坡村人纷纷撂荒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是省级贫困村。

 

  现如今的小坡村滩涂巨变,万亩冬枣林在昔日的盐碱地上摇曳生姿。傍晚站在坡头眺望,晚霞洒落在黄河滩,印刻在一粒粒冬枣上,青翠的枣皮上染上了如落霞一般的红晕,村民说这是冬枣成熟的颜色。

 

  就是靠着这香甜酥脆的冬枣,让小坡村村民过上了富裕的日子,户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

 

  从一片碱到一片绿

 

  自1997年就担任小坡村村委会主任、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薛安全,上任以来立志改变小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小坡村穷,穷在滩下1万亩盐碱地常年颗粒无收。”薛安全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开始了艰难的拓荒之路。

 

  针对小坡村的实际,薛安全提出了“引洛下滩治盐碱,综合开发黄河滩”的设想。为了把洛惠渠的水引到黄河滩下,他先后几十次到洛惠渠管理局争取项目。

 

  2001年,总投资达295万元的引洛下滩渠道建设工程落户小坡村,在滩下新修斗渠1条3.8公里、分渠12条18公里,新打机井10眼,实现了滩下耕地“渠井双保险”,彻底改变了滩下万亩土地只种不收的现状。

 

  “正是这洛河水把人救了。咱们这地下水是苦水,不能浇地。”村民张夏存说,“过去这河滩地10块钱一亩都没人要,大家宁愿花200块钱一亩包别村的地。”

 

  在实施完引洛下滩工程后,薛安全又专程从北京林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请来专家,就滩下发展冬枣产业进行论证。

 

  在取得专家可行性报告后,他带头在全村发展冬枣栽植。

 

  “当初刚起步时,面对干部和群众的质疑,我自掏腰包20万元承包了村下滩地560亩进行荒地改造,并从山东沾化县买来冬枣苗木提供给党员干部进行栽植。”薛安全说。

 

  从2003年至2013年,短短10年时间,小坡村冬枣面积由原来的600亩发展到1.2万亩,在过去白晃晃一片的盐碱地上建成了一片蔚为壮观的绿洲。这片绿洲更成为群众致富的“摇钱树”和“金蛋蛋”。

 

  从一片绿到一代富

 

  李建华10亩冬枣卖了23万元。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