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检察院 >

砥砺奋进的五年|银川:竭力打造司法为民场所(2)

2017-08-10 18:45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探索:化解信访矛盾由“单挑独扛”变为“群策群力” 

 

  7月31日,是银川市检察院侦查监督处辅助人员许莹到接访大厅轮岗的最后一天。许莹说,上次轮岗是在2015年,这是第二次轮岗。 

 

  “之前我对控申工作不太看好,总感觉控申没什么可做的,就是和老太太、老大爷拉拉家常,做做法律咨询什么的。干起来才发现,真没有想的那么简单。”许莹说,首先要学会怎样跟人交流和沟通,要受得了委屈,用真心、诚心、耐心和细心打动情绪激动的来访群众。其次要业务全面,熟知过去和现在的法律、法规。控申工作涉及公诉、自侦、侦监、民行等各业务口的相关工作,如果不能明确地答复来访群众,很可能激化矛盾。 

 

  轮岗制源于银川市检察院2014年7月制定的《青年干警控申岗位锻炼实施意见》,要求全院40岁以下不担任部门实职的年轻干警,按照一人一月的规定,轮流到控申接待大厅开展接访。刘文兵说,制度设计的初衷,一方面是要补充接访力量,另一方面是为了锻炼青年干警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处理复杂疑难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此基础上,银川市检察院还探索打破涉法涉诉信访由控申部门单挑的做法,形成办案工作与矛盾化解相结合的“大控申”格局。 

 

  在办理单某等人实名举报某厂负责人侵吞国有资产案时,举报中心将线索转反贪局办理后,举报人每周集体来访两三次,每次都情绪激动地催问办理结果,无论接访干警怎样耐心解释,举报人都认为是在推诿。随后,该院反贪局局长到接访大厅当面接访,详细向举报人讲解反贪侦办案件的相关流程、法定周期,以及案件当前所处的环节等。举报人当即表示理解。 

 

  刘文兵说,“大控申”格局有效避免了“做息诉工作的不了解案情、了解案情的不参与息诉工作”的情况,有利于案结事了。 

 

  清风起于青萍之末。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方矛盾日益增多。近年来,中央对政法工作提出纠防冤错的新要求,刑事申诉、刑事赔偿类信访量骤增,办案压力明显增加。这些变化促使一股探索创新的风潮在银川市检察机关涌动:兴庆区检察院高标准、高起点建成新的检务大厅,同时,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贺兰县检察院提出独具特色的检察文化窗口建设三字经;西夏区检察院的“123456”工作机制和综合受理服务平台的建立,使来访群众进门有亲切感,出门有信任感。 

 

  创新:系列举措助力矛盾化解维护公平正义 

 

  一起冤错案件,如果是当地司法机关办理的,仍然由当地刑事申诉部门审查处理,那么很可能遇到阻力。2015年3月12日,银川市检察院印发《刑事申诉案件异地审查实施办法(试行)》,在自治区率先探索刑事申诉案件异地审查机制,最大限度保障案件复查不受干扰。 

 

  雷某不服灵武市检察院不起诉决定进行刑事申诉,银川市检察院按照异地审查实施办法,及时将案件交金凤区检察院异地审查。通过异地审查,办案检察官发现原不起诉决定对事实认定的表述中存在不严谨之处,有可能影响到当事人的民事权利行使。银川市检察机关及时纠正,畅通了申诉人的民事救济渠道,使得该起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案件得以顺利化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