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持续晴热高温威胁水稻、玉米长势
当前安徽省持续晴热高温,威胁着处于生长关键期的水稻和玉米――
持续高温对水稻和玉米生长影响大,可能造成减收甚至绝产
眼下,夏玉米、夏大豆、棉花等作物正值关键生育阶段,却遭遇连续高温天气,秋粮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据气象部门统计,6月1日至7月20日安徽省平均气温达到26.3℃,较常年同期(26.1℃)偏高0.2℃,为2007年以来第四高值。
7月24日0时至16时,全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温度在37℃至40℃,最高温度达41.2℃,出现在霍山。安徽省气象局自7月24日15时起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III级应急响应,并于当日将高温橙色预警提升为红色预警。
持续高温对农作物有何不利影响?“高温对水稻和玉米的生长影响较大,可能造成大面积减收甚至绝产,这在农业上称之为高温热害。”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汪新国介绍。
汪新国告诉记者,当前全省一季中稻多数处在拔节至孕穗期,生育进程较去年提早5至6天。部分早栽早熟品种一季稻已进入孕穗末期,预计7月底至8月初将抽穗扬花,全省面积大约在300万至400万亩。玉米由于今年播种相对较集中,目前普遍处于大喇叭尤其是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期,对温光条件更为敏感。
“处在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中籼稻,一般当连续五天日平均温度30℃以上,日最高温度35℃以上,就会导致空秕粒增加,结实率下降,产量减少。 ”汪新国说。而处在抽雄吐丝期的玉米,一般连续3天最高气温大于35℃或一天最高气温大于38℃,也将对玉米抽雄吐丝和开花授粉带来危害,严重影响产量形成。
高温热害在安徽易发,2013年灾情最为严重
除少数阴雨凉夏年份外,高温热害在安徽省多数年份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汪新国介绍,近年来高温热害发生最重的年份是2013年。“当年从7月23日至8月18日,全省连续出现27天以上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 ”汪新国说,特别是8月6日后,极端日最高温度达到38℃至40℃甚至超过40℃。同时伴随长时间无雨干旱,使得以江淮丘陵岗区以及淮北平原地区受旱严重。受高温干旱叠加影响,全省除少数成熟偏迟的一季中稻外,均遭受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
据安徽省农委农情统计,2013年全省水稻受旱面积849.5万亩,其中严重干旱341万亩,枯苗99.1万亩,因高温干旱热害减产稻谷10.7亿斤。玉米受高温干旱影响普遍出现雄花败育,抽雄、散粉不正常,结实率下降,穗秃尖、缺粒。平均穗粒数较常年减少33.6粒,平均亩产减少50多公斤,减幅近10%以上。
预计近期安徽省晴热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最高气温普遍在37℃至39℃,部分地区40℃左右。“随着高温少雨天气的持续,部分地区旱情日趋严重。高温干旱叠加影响下高温热害已露苗头。 ”汪新国表示。
高温热害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一旦发现危害,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为此,7月25日,安徽省农委已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全力抓好抗旱保苗,降低高温天气造成的损失。 |
- 上一篇:国家特色蔬菜综合试验站落户陕西宝鸡
- 下一篇:江苏铜山200余农民工返乡种地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