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虽出尚难根治 A股“任性”停牌几时休?(2)
针对这一乱象,沪深证券交易所于去年5月同步出台新规,对上市公司停复牌行为进行规范,除规定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月外,对筹划控制权变更、重大合同及须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购买或出售资产、对外投资等其他事项,以及筹划非公开发行的停牌时间作出限制。
不过,这一顽疾似乎并未因此根治。随意性过大之外,停牌程序不规范、停牌时间过长,以及停牌期间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现象屡见不鲜。
这甚至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中国股市的国际化进程。去年4月MSCI就是否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展开的第二轮意见征询中,可能引发流动性问题的自愿停牌制度受到国际机构投资者的质疑。
今年6月,A股第四度“闯关”MSCI并如愿“过关”。但在最终的缩小版方案中,格力电器、万科A等赫赫有名的中国“白马股”却因曾长期停牌而无缘标的名单。
“MSCI背后代表的是长期机构投资者,他们更关注市场的透明性。”MSCI首席运营官贝尔·佩蒂特说。
在此间市场人士看来,在MSCI扩大A股在其全球指数中权重的过程中,停牌问题仍有可能成为障碍之一。
“筹划重组”缺约束,制度缺陷需弥补
事实上,部分所谓“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理由,最终成为“虚晃一枪”。这也成为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复牌后遭遇跌停的主要原因。
以3月21日起停牌的神州数码为例,7月18日公司公告称,交易各方未能在核心交易条款上达成一致意见,经协商一致决定终止交易。公司股票复牌后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短短四个交易日股价重挫近三成。
最近的一周内,东诚药业、紫光国芯,以及由万福生科“变身”而来的佳沃股份等10余只个股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复牌当天跌停的情形。
北京品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仇彦英认为,在监管机构持续规范下,“审慎启动停牌、严控停牌时间”已逐渐形成惯例。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上市公司以“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为由的停牌行为仍然缺乏有效约束。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则表示,对于上市公司的任性停牌行为,虽有停复牌新规的约束,却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以及实时监管举措的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停牌随意性还引发了对要约收购制度有效性的担忧。
有业内人士表示,面对以控制权为目的的要约收购,上市公司若以“突击”筹划重组并停牌的方式进行反制,不仅会限制公众股东的交易权,也将导致收购方成本大幅增加。即使事后被证明是“忽悠式重组”,对控股股东的处罚也如隔靴搔痒。这些制度缺陷若不能尽快弥补,对于收购方以及中小股东而言非常不公平,要约收购制度也将形同虚设。(责任编辑:韩佳欣) |
- 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 10-18
- 简单地撤销地震局并不明智 03-05
-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对杨家才立案侦查 09-05
- 中纪委查内鬼 网友:承认衙门无净土反赢得信任 05-22
- 落寞的保税店:火爆时涌现开店潮 如今瘦身退市 04-25
- 工程非法分包层层转包是欠薪主要原因 12-19
- 开假银行的“董事长”栽了 12-24
- 日本8月份核心机械订货继续上升 10-11
- 面对身边虐童行为 别做幕后推手 09-16
- 益阳一男子自吹海归“硕士”中央有关系骗走他人20万 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