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问诊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一些贫困地区调研发现,在脱贫攻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少数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正成为当地基层干部的“头疼之事”,也给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以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添了阻力,亟待多措并举系统解决。
“最令人头疼的事”
到北京当保安,嫌离家太远不想去;到一家知名电子企业工作,又觉得加班太辛苦;自己谋了个婚庆公司扛器材的活儿,干了几天就喊着“肩膀疼”。这是《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中部地区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调研时,当地一个贫困村村干部讲述的该村脱贫攻坚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主人公是一名二十六七岁的贫困青年。
无独有偶。在一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采访,《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还遇到一名60岁的贫困群众,去年村里安排他给合作社放羊,每个月能挣2000元工资,但他嫌放羊太脏太累,以“合作社不允许请假”为由辞了工作。今年村里又给他安排到一处养殖圈舍建设工地上拉砖砌墙,他还是不太满意。“我年纪大了,不能受(累)着。不给我安排一些好营生,我就是不脱贫。”他向村干部抱怨说。
一些受访基层干部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部分贫困户既不想投入物资也不想投入精力,坐等政府帮扶、救济。一家单位驻村扶贫,与老百姓商量怎么扶贫才好,老百姓们说:“政府扛上钱下来就好了”;引导一些家庭妇女做塑料花增加收入,她们却说:“还不如我打一下午麻将呢!”
多位扶贫干部表示,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已成为脱贫攻坚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事”,让人感到束手无策。“村里基础设施不好,我们可以争取单位扶贫资金帮助完善;没有扶贫产业,我们也可以帮忙发展。然而,脱贫攻坚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身的努力,但极少数贫困户缺乏自我脱贫的决心、勇气和行动,让我们实在没招。”一位中央单位驻山西扶贫工作队队员说。
多位受访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特别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以及严厉的考核倒逼之下,更须防范脱贫攻坚会变成党委政府为了完成行政任务而进行的政府主导式的“一头热”的扶贫。
“如果引导贫困户自身主动脱贫的工作做得少,最终可能会物质上脱了贫,却留下精神贫困后遗症。”山西省昔阳县委党校副校长贾定龙说,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会给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以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埋下隐患。
内生动力不足成因复杂
昔阳县委党校讲师陈红琳既是一位理论工作者,也是一名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她说,在扶贫过程中非常真切地感受到,现在的一些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好了,思想却懒了。特别是近些年受市场经济冲击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民信仰缺失,精神匮乏,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逐渐淡漠,久而久之便只想“获得”不讲付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等靠要等被动脱贫思想,内生动力不足。
|
- 上一篇:上半年居民收入增幅再次“跑赢”GDP增速
- 下一篇:激活发展动能:城乡协调发展巨变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