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司法 >

遴选上来的硬气差额下去的服气最高法367名员额法官诞生记

2017-07-12 15:26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浏览:手机版

  1998年博士毕业后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至今已经19年了,最高法知识产权庭副庭长王闯始终工作在审判业务一线,能力突出。今天,他和最高法另外366名法官一起,正式成为最高法首批员额法官。

  这是一支年富力强、学历较高,具有丰富审判实践经验的队伍——367名入额法官,均承办过疑难复杂案件或曾参与起草重要司法解释,平均年龄47岁,平均法律工作经历22年,其中博士学历119人,占32.43%,硕士学历205人,占55.86%。

  最高法政治部主任徐家新说:“此次法官遴选始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把专业评审、考核考试、民主测评等程序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实绩导向,全面、辩证地评价入额人选的审判业绩和专业能力,差额遴选,好中选优、能中选强。”

  遴选环节层层设置硬杠杠

  5月27日,最高法召开司法责任制等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正式拉开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帷幕。最高法要选任首批法官入额的消息,在全院干警中引起强烈反响。

  法官员额制改革,是对法院工作人员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涉及到每一位干警的切身利益,是一场动“奶酪”的硬仗,被视为是本轮司法体制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严格的员额比例限制下,势必有一批法官不能入额。最高法政治部组织人事部部长孔玲说,真正把能力强、水平高、实绩突出的同志选出来是关键,做到“让遴选上来的人硬气,差额下去的人服气”。

  据介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最高人民法院首批法官入额工作方案》就一直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制订中。在全面调研、系统研究、发扬民主、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入额方案于今年5月22日经最高法党组会议审议通过。

  入额方案明确了“从严掌握、宁缺毋滥”的选人导向,规定5项入额资格条件和不得入额的8种情形,要求入额人选须具有审判员以上职务,或者任助理审判员且具有8年以上法律工作经历;原办案骨干调入非办案部门5年以上的,需回到办案岗位参与办案满一年方可入额。

  按照中央关于法官员额控制在中央政法专项编制39%以内的要求,最高法将首批法官员额比例控制在30%以内,数量不超过400名。预留约9%的员额比例,让未入额法官、年轻人看到希望,也为今后从下级法院遴选法官以及从法学专家、律师中公开选拔法官预留出空间。

  改革前,最高法有法官642名。此次入额法官遴选报名踊跃,经资格审查,最高法确定410名法官参加遴选,对他们的报名材料和业绩材料进行了公示。

  6月6日至19日,由最高法各审判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外请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分刑事、民事、行政赔偿三个专业方向,对入额人选的工作业绩、专业能力进行了全面评价和考核,明确提出是否同意入额的评审意见。其间,参与入额遴选的助理审判员进行了专业笔试。

  最高法对入额人选进行了民主测评,重点评价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工作绩效、司法作风和廉洁自律四个方面的表现,量化评分后计入综合成绩。同时,组成16个考察组,听取部门领导、合议庭成员、党支部委员等人员的意见,对人选对象进行全面考察。

  据了解,最高法坚持从严把关,在民主测评、笔试、专业评审及业绩考核等量化评分环节设置了硬杠杠,确保入额遴选的各个程序均起到把关作用。对廉政审查不过关、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不实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