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新闻中心 >

公共健身体系建设成城市治理新考题

2017-07-08 22:49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浏览:手机版

     全面健身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指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这一计划,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亟须全面推进。

 

     全民健身大潮涌动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明确,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认为,“从长远来看,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中需要增加健身的公共空间的供给和应用。在城市化早期,我们主要解决居住的问题,住房是最重要的事情。如今,对于城市的老居民而言,住房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于是有一些改善型的需求如对健身场地的需求,也要得到满足”。

 

      “面对社区居民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新的需求,包括健身和娱乐的需求,产生了广场舞这样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我们需要增加相应的公共空间,尤其是室内健身空间。”杨宏山说。

 

     场地紧张引发矛盾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其中指出,支持老年人开展文体娱乐、精神慰藉、互帮互助等活动,鼓励和支持为乡镇(街道)、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老服务机构和组织因地制宜配备适合老年人的文体器材。引导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开设老年阅览区域,提供大字阅读设备、触屏读报系统等。

 

     “健身场地过于紧张会引发一些矛盾和问题。不同人群健身的需求都不一样,在时间节点上就会产生冲突。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想马上增加城市公共健身空间也存在一定困难,这就需要通过管理来改进公共空间的供给。”杨宏山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投入巨资修建的大型体育场馆门可罗雀,而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场地明显不足;中小学体育设施老旧,可是文化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投入资金用于修建所谓体育公园。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导致体育文化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社区居民却不得不为寻找健身场地而发愁。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