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初次提请审议 污染地块不得批准作为住宅用地
6月22日,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 草案规定,列入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污染地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等有关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用地。 土壤污染防治需专门立法规范 防治土壤污染,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污染防治作为重大环境保护和民生工程,已经纳入国家环境治理体系。 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土壤作为污染物的最终受体,已受到明显影响。 “土壤污染问题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问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清泉在作草案说明时指出。 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缺失,迫切需要制定专门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律责任尚不明确,亟待确立责任体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薄弱,需要专门立法予以系统规范……罗清泉指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十分必要。 规划应考虑土壤污染防治要求 为了在源头上防止对污染土壤的不当利用,草案规定在制定和修改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土壤污染防治要求,合理确定土地用途。 同时,草案规定将国家和地方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有的地方还需制定专项规划。 此外,草案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严格执行相关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和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单位周边新建或者改扩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 政府对本区域内土壤污染防治负责 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负有不同的责任。为了使其各负其责,草案在规定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管理体制、政府责任、目标责任与考核的同时,还规定了单位和个人的一般性权利、义务,确立了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和政府顺序承担防治责任的制度框架。 草案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应当对可能污染土壤的行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并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其中,草案对政府承担防治责任作了明确规定。草案第五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以及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作为考核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工作业绩的内容,并作为任职、奖惩的依据。 每十年组织一次土壤环境状况普查 草案明确要求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规定每十年组织一次土壤环境状况普查。为了弥补普查时间跨度较大的不足,草案还规定了国家实行土壤污染状况监测制度。 |
- 上一篇:林根志:承办法院案件量三分之一的“结案大户”
- 下一篇:最高法三巡首赴江西巡回开庭
- 加州限制亚裔生入学法案暂搁置 将听取华人意见 02-28
- 刘延东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并发表演讲 07-31
- 青海将向59.6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两节红包” 12-09
- 地方职工福利:多省节日慰问全年不超1千 上海不超400 02-09
- 新疆吐鲁番托克逊再掀全民集中宣传反恐维稳高潮(图) 06-04
- 八项规定两周年述评:铁面执纪形成强大震慑 12-02
- “指尖消费”将强势拉动中国经济 03-09
- 东航北京新机场主基地开建 06-29
- 那仁和布克牧场住村干部坚持做到 “三个结合” 09-27
- 民政部门对冬季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展开救助行动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