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治社会 >

山东:审批减 效率高 服务优(“放管服”改革回头看·督查进行时

2017-06-08 20:48来源:人民网-法治频道浏览:手机版

    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山东经济运行整体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仍面临不少挑战。如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打造良好的创业、创新和营商环境很关键,而‘放管服’改革就是重要抓手。”山东省副省长王书坚表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释放山东经济发展的潜力。

 

  今年以来,山东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明确提出加快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发展服务最优”的“三最环境”,引人关注。日前,本报记者跟随国办“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第六督查组,在山东多地进行了采访。

 

  简政放权需配套措施支持

 

  创业创新活力,是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活跃程度的直接体现。督查组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山东省自2014年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企业注册、变更、年报等相关事项的处理效率明显提高。

 

  据山东省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平均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3909户、新增注册资本(金)54.43亿元,远高于改革前的1716户和12.93亿元。全省的市场主体数量由改革前的424.4万户,增至目前的723.6万户。

 

  “虽然总量不一定代表质量,但也能反映市场的活跃度,山东自身的进步是明显的。”第六督查组组长田玉萍表示。

 

  简政放权与过去的“压编制”不同,是通过“压职能”“压流程”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山东的做法是“减无可减,应放尽放”,力度很大。但由此带来的政府职能扁平化,也大幅增加了基层行政审批事项。如何让市、县、区等不同层级接得住、管得好?

 

  督查组在考察济南高新区时找到一个解决方案。高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张维国介绍,该区原有17个行政部门,承接了济南市80多个相关部门、共3480项行政审批权限中的3258项,可谓“上边千根线,下边一个眼”。

 

  针对这种不对等现象,高新区创造性地实行“大部制”管理,将17个部门变为15个,按照功能重组、流程再造方式来承接下放权限。比如建立“审批局”,合并了原来发改、国土、住建等多部门的审批职能,实现“一局式”办理,不仅接住了下放权限,也大幅提高了审批效率。

 

  放管结合让市场活而不乱

 

  针对简政放权后的监管工作,山东各地有不少创新做法。例如,推进综合监管、全程监管、智慧监管、随机监管等,在人员组合、编制调整、互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

 

  但不少基层工作人员反映,工作量比过去增加了2—3倍。也有人认为行政权限下放太快了、不好管。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由过去的重视审批,到现在的重视监管和服务,政府职能正在发生转变,可能会引起种种不适。”山东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主任冯静表示,在进行相应事权调整和人力匹配的基础上,还要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这都需要一个过程。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