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名校缩招学硕,利于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 社论 这些知名院校的部分专业缩招学术硕士,传递出的是大学更为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思路。 近日,一则“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2年起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盘点,已有多所高校在部分学科领域停招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中不乏北大、复旦等知名院校。 为何这些名校会缩招学术硕士?其实,国家教育主管部门10年前就已强调,要调整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培养结构,从2010年就已开始减少学术硕士,扩大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招生的政策。由此看,这些学校的部分学科停招或缩招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是落实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的正常举措。 目前,国内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按学位类型可以分为学术学位硕士(简称“学硕”)和专业学位硕士(简称“专硕”)。二者都属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但培养目标迥然不同。 专硕强调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学硕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从理论上讲,一般应该是为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做准备,培养目标是成为高校及科研院所需要的高层次研究人才。 如此划分的政策初衷是好的,既有利于细化培养目标,提高培养质量,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但一直以来,相比专硕,学硕的社会认可度更高。有些人认为专硕不受待见,加上即便学硕考不上也可以调剂为专硕,就盲目跟风选择了学硕。这无益于选拔出高质量的科研人才,对于高校公共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更重要的是,虽顶着学术的名头,但其实无论是从学制还是教学内容来看,学硕其实并没有能力承担起选拔科研人才的职能。 如今,一些名校部分专业停招学硕,传递出的是一种更为明确的信号,那就是通过这种机制,让那些真正擅长且热衷科研的人群能进入高校进行学术研究。 进而言之,严控规模,形成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主体的高层次研究人员培养模式,也是提高学术性人才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应地,这对高校专硕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在现实中,一些高校对专硕与学硕的培养缺少认知,无论课程设置还是其他培养环节,都缺少鲜明的特色——甚至有学校的专硕培养方案是在原有的学硕培养方案基础上修修补补而成的,并没有形成差异化的培养方案。 这样的专硕,说白了,是学硕的“低配版”,既有违国家设立专业学位的基本初衷,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长此以往,也必然严重损害专业学位教育的应有声誉。 因此,一些知名院校缩减学术学位硕士,传递出的是提高学术性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更注重职业实践应用为主的双重信号。 说到底,只有本着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的精神,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才能在战略调整中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不降低,真正为国家培养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新京报]医生猝死家中,疫情工伤认定宜综合考量 02-27
- 羊城晚报:体校性侵案或有特殊肇因 03-21
- 越狱案频发症结何在 11-03
- 女民警手绘110遇到的那些"奇葩事" 获网友点赞 03-25
- [北青报]“开学标配”应量力而行 09-16
- [北京青年报]“月入三千透支百万”究竟是谁的问题 09-16
- 中国青年报:是否延迟退休需要算大账 12-13
- 预算公开入法关键要让人看懂 08-28
- [中青报]靠他人论文骗奖 顶格处罚才能直击痛处 01-15
- [新京报]被"薅羊毛"店铺涉"抄袭":被薅是惨,复制有错 11-1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