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职业伤害,法律管得了吗?
◆ 如今职业病侵犯的人群和行业,已不再仅仅是过去普遍认为的工业人群和工业产业,而是向科技行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蔓延 ◆ 因这类疾病不属于法定职业病范畴,劳动者维权无门,企业及用人单位对这类新型职业病选择性漠视,更谈不上防护及赔偿 ◆ “当前我国‘996’问题处于企业失控、监管失序、工会失灵的状态,鲜少见到‘996’企业得到处罚,劳动监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劳动者维权困难。” 失眠、焦虑、腰椎病、颈椎病、内分泌疾病……互联网等新职业、新业态加班现象严重,给众多从业者带来难以界定的新型职业伤害。这些长期的、慢性的、隐蔽的伤害如何纳入法律法规?新业态下如何创造更良好的工作环境?《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相关专家认为,应尽早划出红线,严格执法,维护好员工权益。
▲ 被迫 朱慧卿图/本刊
“不加班不成活” |
- 首次亮相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如何捍卫你我信息安全? 10-14
- 军报:《环太平洋》贬损中国 08-23
- 十九大后落马“老虎”已有11人获刑 两人有犯罪未遂情况 08-15
- 银保监会:大型银行要将“首贷户”纳入内部考核评价指标 04-26
- 网友自嘲工资拖后腿 专家:衡量个人收入需更多数据 06-19
- 著名刑法学家高铭暄教授就顾雏军案接受《检察日报》记者专访 04-11
- 精准推送、大数据杀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算法" 11-16
- 聘高管“陪会”谁把民企逼成这样 05-22
- 青岛获评成为中国首个“电影之都” 11-03
- 国家卫健委:派工作组查处沈阳两医院骗取医保资金事件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