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瞭望丨少数高校“一把手”为何腐败

2021-05-08 14:48来源:《瞭望》浏览:手机版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柯高阳 吴晓颖 周立权

瞭望丨少数高校“一把手”为何腐败

“连 锅 端”朱慧卿图/本刊

  ◇高校“一把手”在人权、事权、财权等方面有较大的话语权和支配权,直接介入教育、学术、基建等事务,廉洁风险较大
  ◇“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需加强监督高校“一把手”
  近年,教育领域反腐持续发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仅2020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已通报30余名高校厅局级领导干部被查处。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多地高校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高校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等漏洞,需加强对高校“一把手”的监督制约。
  基建、招生成高校“一把手”
  腐败高发地
  高校领导干部腐败既有一般腐败的特性,又有教育行业的特点。记者梳理近年查处的相关案件发现,当前少数高校领导干部腐败现象呈现以下特点:
  其一,高校“一把手”存在较大廉洁风险。从人员构成看,去年以来被通报的30余名高校厅局级领导干部中,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被“双开”或开除党籍的党委书记、校长(院长)共20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苏镜祥分析,这表明作为高校“关键少数”的主要领导干部存在较大廉洁风险。
  其二,窝案串案特点明显。高校“一把手”腐败案件往往牵连出数个或一批中层干部,出现“一腐俱腐”,甚至几任“一把手”接连落马的“塌方”式腐败。重庆安全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杜晓阳2018年案发后,该学院已有4名中层干部被查处;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前后两任党委书记任凤春、刘晓春“接力”贪腐,两人案发后“拔出萝卜带出泥”,学校相继有近10名处级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查处。
  其三,涉案贪腐罪名和领域相对集中。近年,涉案高校一把手的贪腐罪名多以受贿罪为主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并收受财物的受贿类案件居首位,涉案领域则主要集中在资金集中度高的基建后勤、校办企业领域,以及与师生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的选任用人、职称评聘、招生考试等。“这些领域与社会关系比较密切,资源和权力都比较集中,问题也相应更为突出。”苏镜祥分析。
  此外,近三年通报的高校“一把手”腐败案件中,西南林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吴松、重庆医科大学原校长雷寒等10余人被查处时已退休。专家分析,这表明高校反腐没有休止符,无论是退休还是在岗,只要违反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惩。
  “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
  近期多个高校书记校长被查,既印证了高校纪检体制改革、巡视监督等取得成效,也反映出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监督仍需加强。
  权力集中,廉洁风险较大。高校“一把手”在人权、事权、财权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和支配权,直接介入教育、学术、基建等事务。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持续加大,特别是高校自主办学权增加,在监督制度及机制未及时完善的情况下,高校“一把手”岗位廉洁风险较大。以基建领域为例,个别高校领导与开发商、承建商结成利益同盟,侵蚀学校基建项目费用。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