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作家在海外:走向世界的郭沫若(2)
即便如此,郭沫若创作本身所蕴含的世界文化因素依然在不同时期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和兴趣。法国巴黎分别在1970年出版了郭沫若的自传《童年时代》、1982年出版了历史剧《棠棣之花》,后者由龚古尔文学院院士埃·罗布莱斯作序;德国于1984年翻译出版了郭沫若的自传《少年时代》;意大利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持续翻译了《女神》《星空》《屈原》《孔雀胆》等郭沫若作品;东欧国家也在上世纪50年代翻译介绍了郭沫若的诸多作品,包括罗马尼亚1955年翻译出版的《郭沫若选集》、匈牙利1958年翻译出版的历史剧《屈原》、波兰翻译出版的《屈原》《郭沫若选集》《百花齐放》等。郭沫若的文学成就也受到了东欧汉学界的重点关注。1980年,捷克著名汉学家玛利安·高利克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产生(1917-1930)》,用专章讨论了郭沫若文学思想的发展问题。 世界推广走向深入,共筑世界级研究平台 作为现代中国文学的重要财富,郭沫若也是当代中国出版界和学术界主动向世界人民推荐的文化瑰宝。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外文出版社就陆续推出郭沫若著作的英译本,包括1953年由杨宪益和他的夫人戴乃迭英译的历史剧《屈原》、1958年英译《女神》诗选等。 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文化影响力日益增长,郭沫若也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出现了两个现象,一是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郭沫若纪念与世界巡展蓬勃开展,二是中外学者在更加紧密的学术交流中共筑郭沫若研究的世界平台。 郭沫若纪念馆是国家级的郭沫若文献收藏、展示和研究中心,作为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的依托单位,它同样是中国郭沫若研究界的联络中心、信息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2013年开始,该馆坚持“走向世界”的文化方略,通过海外展览、文化宣传、学术宣讲与对话等方式分别在美国、巴基斯坦、土耳其、新西兰、肯尼亚、意大利、埃及、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罗马尼亚、澳大利亚等国开展文化交流,为中国现代文学海外传播树立了成功典范。2016年8月,郭沫若纪念馆、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三方决定在苏伊士运河大学建立“郭沫若中国研究中心”,这是“一带一路”倡议下首个以中国名人命名的海外研究中心。 在中外学者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下,郭沫若先生的外孙女、日本国士馆大学藤田梨那教授发起成立了国际郭沫若研究会(IGMA)。2009年8月,第一次国际郭沫若学术研讨会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特区学区召开后,学会又先后在中国、俄罗斯、奥地利、日本、法国等国家召开主题性的研讨会,为郭沫若研究注入了新活力。(康莉蓉)(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大国粮仓》揭秘百姓餐桌丰盈的背后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 04-15
- 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述评 12-07
- 雅安芦山地震一周年文化重建侧记 04-19
- 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07-05
-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护更要盘活 10-27
- 我国将通过立法和建设全国性市场完善碳排放管理 10-18
- 关于确定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首批国家级示范城市和第二批国家级示范 09-06
- “欢乐春节”品牌活动专题专题座谈会在京举办 03-04
- 在每一次深情回眸中,重塑经典的当代价值 03-04
- 劳务派遣实施细则引发各方评论 08-30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