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国家网信办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
截至3月下旬,累计清理相关违法违规信息208万余条,处置账号7.2万余个,封禁违规主播7200余个……今年2月以来,国家网信办部署深入开展“清朗·春节网络环境”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影响上网体验的网络生态乱象,依法查处首页首屏生态不良、色情低俗信息引流、恶意炒作营销以及不良网络社交行为、网络暴力等问题。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从整治网络乱象到压实平台责任,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近年来网信等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加快建章立制,进一步形成治理合力,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成效日益明显,构建起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加大网络执法力度
严惩侵犯个人隐私、色情低俗、恶意营销等突出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手机APP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对用户个人信息超范围采集,导致过度商业开发,甚至有不法分子以此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实施违法犯罪,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2019年,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并成立APP专项治理工作组。
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何延哲认为,当前的相关治理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例如在手机APP的隐私政策、账号注销等方面,目前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但还面临‘从有到优’问题。再如强制索权问题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要做到‘最小、够用’仍有提升空间。”
为进一步解决APP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问题,今年3月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该规定明确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39类常见类型移动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并要求其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以解决部分APP利用“捆绑”手段变相强制用户授权的问题。
不仅是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谣言、色情低俗、网络暴力、恶意营销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污染网络生态环境。近年来,从出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到开展“清朗”“净网”等专项行动,全国网信系统持续加大网络生态治理力度,深入整治网上各类违法违规问题乱象,网络生态状况整体向好。
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突出问题,2020年7月,国家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重点解决一些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片面追逐商业利益,为吸引“眼球”炒作热点话题、违规采编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散播虚假信息、搞“标题党”等网络传播乱象。
网络“有偿删帖”扰乱社会舆论,影响社会价值判断;网上“软色情”信息违背公序良俗,污染社会风气。2020年11月,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网络“有偿删帖”问题和“软色情”信息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利用“软色情”信息博眼球、赚流量的平台和账号,亮实招、出重拳。
近年来,全国网信系统进一步加大网络执法力度,规范网络执法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据统计,2020年全国网信系统全年依法约谈网站4282家,对4551家网站给予警告,暂停更新网站1994家,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8489家,移送司法机关相关案件线索7550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