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消费者"割肉"的感觉为啥越来越强?——三问共享充电宝涨价

2021-04-15 14:34来源:新华网浏览:手机版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题:消费者“割肉”的感觉为啥越来越强?——三问共享充电宝涨价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秦交锋、舒静、宋佳
  近日,“共享充电宝涨价”的话题屡上网络热搜,不少消费者吐槽消费价格不断攀升。
  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在线共享充电宝设备量已超过440万,用户规模超过2亿人。如今,街上大小店铺往往都会摆上各品牌的共享充电宝,随着用户规模与落地场景的激增,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的价格变得越来越敏感。
  到底谁在推动价格上涨?涨价是正常的市场调节还是平台“圈地大战”后的一轮“割韭菜”?各种猜测、争议不绝于耳。“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追踪调查。

消费者"割肉"的感觉为啥越来越强?——三问共享充电宝涨价

  一问:涨价的“痛感”为何越来越强? 
  事实上,“共享充电宝涨价”近两年多次受到业界热议。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市场上共享充电宝涨价多发生在2019年以来。但在近期,这个话题日渐升温,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共享充电宝价格到底是否上涨?涨了多少?
  目前,共享充电宝的头部企业包括街电、来电、小电、怪兽充电等。美团充电、街电等多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近期没有统一调整价格,且暂时没有调价计划。记者走访多家布置共享充电宝的商家、店铺,他们也均表示近期没有调价。
  多位消费者的消费记录显示,在可比场景中,近期一些商铺的共享充电宝没有涨价。
  根据北京宋女士2020年10月14日、2021年1月30日、2021年3月14日三次消费记录,北京崇文门一家美发店美团充电的计费标准没有改变,一直是每30分钟1.5元、每天20元、封顶99元。

消费者"割肉"的感觉为啥越来越强?——三问共享充电宝涨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过,虽然近期没有“一刀切”明确的上涨指令、计划,但在可比场景中,近年来多家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涨价趋势明显,消费者的涨价感受强烈。
  记者梳理分析多家头部企业的收费明细发现,共享充电宝收费体系可以分为免费时长、计费标准、计费单元、每天封顶价、总封顶价等部分。北京市民王先生2019年11月6日、2020年7月19日、2021年3月22日三次消费记录显示,在北京朝阳大悦城,来电收费标准中多个细项都做了调整:
  ——免费时长:2019年免费2小时,2020年、2021年免费时长取消;
  ——计费标准:2019年每30分钟1元,到了2020年,上涨到每30分钟2元,涨了1倍。
  ——计费单元:2019年、2020年按每30分钟收费,不足30分钟按30分钟计费;2021年按每小时收费,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费。
  王先生说,这几年,共享充电宝取消了免费时长,调高了收费标准,涨价感受非常强烈。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平台虽然计费标准表面上没有变,但因为计费单元的改变,消费者在同样的时长内会多付费。
  例如,宋女士2020年7月26日在北京朝阳区一家超市使用街电共享充电宝,1小时15分钟,支付4.5元,收费标准为每30分钟1.5元。现在,这家店的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标准调整为每1小时3元,计费单元调整后,宋女士如果还是充1小时15分钟,将支付6元。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