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气象与文化自信(2)
文化上的兼容并包政策,造就了唐朝士人的包容心态,许多士人自由出入儒道释之间,他们的思想开放,精神富足。以诗歌为例,初唐的诗歌创作,主要是以唐太宗李世民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尽管梁陈宫体诗仍然是初唐诗歌的主流,重辞采声律,感情的纤弱、诗风的绮靡仍有很大影响,但是统一的新时代、新气象,启迪着诗人们寻找新的道路、新的表现方式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有的诗人有意识突破了宫廷诗的范围,把视野打开,将诗歌题材和内容伸向诸如离别、怀乡、边塞、市井、自然山水、理想抱负等,有的诗人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内容刚健质朴。如王绩、杜审言、宋之问等人的诗中出现一种质朴清新、宁静淡泊的境界,积极进取的精神。“初唐四杰”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的诗,重视抒展一己之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昂扬壮大的情感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现实意识、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在陈子昂、张若虚等初唐诗人那里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反映了初唐士人的精气神,眼界和胸怀非前人可比,他们注重生命体验,重视干预现实,开创了有唐一代的诗风,奠定了律诗的范型。这以后,诗歌更成为科举取士的重要内容。到了盛唐时期,各类诗人更是繁星闪耀,遍及社会各个层面,各显才华,各竞风流。 到中唐时期,有“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之称的韩愈,又打起复古的旗号,引领了一场社会思想文化运动。韩愈认为,儒家的道统自孟子以后中断了,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汉儒以来的经学传统。因而,他主张恢复孔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挽救世风和社会危机。以道统论为新思想,以古文运动为载体,以反对崇佛为武器,以弘扬自我、张扬个性、追求自由,培育健康的精神生活为号召,以治国平天下为目的,实际上是一场“儒学+文艺”复兴运动,展示出强烈的文化自信。
唐三彩载乐驼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与世界的交流和国力的强盛提振了唐人的文化自信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将进酒》文本演进“三部曲”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 商务部研究进一步加强外事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10-17
- 文化部财务司召开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布置会 01-20
- 网络文艺有创意,文化在打底 03-15
- 网传县委书记花200万建雕塑保仕途平安 官方:非贫困款 08-30
- 李克强主持召开教科文卫体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 01-21
- 中国艺术团体赴中国维和部队春节慰问演出 01-28
- 环保部公布举报案件处理情况 河北举报数量居首 11-06
- 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长征诗词的意境 03-29
- 新华微评:为农民点赞,为丰收加油 09-23
- 最高法:尊重律师权利防范错案 07-29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