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评论 >

正义网评|点个餐隐私没了,扫码不应成为"单选项"

2021-03-31 13:55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近日,有媒体记者在深圳多个商圈调查发现,广东深圳多数餐厅上线了扫码点餐功能。扫码后,约有一半餐厅要求关注微信公众号后进行点餐。还有餐厅的点餐系统要求顾客输入手机号、生日、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注册成为会员。
  顾客本想安静地吃顿饭,却被收割个人信息,一次美食盛宴却变成暴露个人隐私信息的可怕经历。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健身房、KTV、奶茶店、网上购物等等各种生活场景中。在“一码”通行的当下,个人隐私真的无从隐藏了吗?
  信息采集之后带来的用户画像和精准营销,更令人细思极恐。后台通过记录消费者点餐喜好、搜索偏向、生日等信息,定向推送消费券、积分提醒等广告营销信息,从点餐吃饭到强制采集、用户画像、再到众多信息推送,顾客隐私被窥探,权利受到侵犯。
  以扫码点餐为名采集与点餐行为本身无关信息的行为,已经超出对个人隐私的合法性、必要性、正当性使用。商家通过扫码点餐搜集信息的做法是一种过度索权的行为,只提供单一点餐方式,一定意义上也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伴随存在的大量强制或诱导安装、强制推广问题,也给顾客的软件应用带来不好的体验。同时储存在云端的隐私信息也存在被泄露或恶意使用、非法买卖的风险。
  扫码点餐固然提升了生活的便捷度,降低经营者的人力成本,提升了营销的精准度,但是营销不能以侵权为代价,不能让隐私收割成为服务的敲门砖、拦路虎。2020年10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明确,不得以消费者拒绝提交信息而拒绝提供服务,商家只能对消费者索取其提供服务范围内的个人信息。且应该遵守“最小必要化”原则。网络安全法中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对于过度索权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行为,必须加快清理和整治。建议加快我国的信息安全立法,尤其是建立对于扫码过程中的隐私保护规范。行业协会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尽快出台扫码消费管理细则,为信息采集制定边界,同时拓宽消费者投诉举报等维权渠道。餐厅等商家更应该充分尊重顾客的扫码意愿,扫码点餐不应成为“单选项”。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若消费者因扫码点餐导致隐私泄露,要及时要求经营者及信息使用者停止侵权,或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向公安机关报案、向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权。消费者也应提升自我的信息保护意识,警惕以红包、优惠券等为诱饵诱导泄露银行账号、身份证信息等风险。(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